正文复制
加快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数字化建设
近日发布的《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指出,要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渝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目前川渝两地如资阳—大足、遂宁—潼南等多个毗邻片区已率先开展深度合作试点,为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下了较好的合作基础。进一步推动实施文化旅游创新改革,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还需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通过数字技术促进旅游发展和文化推广深度融合,形成互补效应,释放文旅活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文旅力量。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数字化建设机制。文化旅游数字化建设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义,是数字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要实现数字技术与文旅制度协同。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12343”合作协议》以及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等部署要求,加强规划对接、政策衔接,尤其是注重用数字技术贯通文旅行业准入、运营、退出等全过程各方面,通过数字规划、数字政策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一体化建设进程。二要实现数字技术与文旅资源协同。在数字思维和数据规范的指引下,整合巴蜀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化更新,培育和塑造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原创IP,进一步扩大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影响力。三要实现数字技术与文旅资源推广协同。数字化建设是文旅推广的重要途径,如三峡博物馆打造了数字博物馆项目,制作了虚拟展和系列动画,构建了白鹤梁神女形象,开展了数字展览,体现了重庆文化旅游对数字化建设的重视,实现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传播了巴渝文化。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数字化建设,不仅是适应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也是旅游文化推广的有效路径,实现旅游文化推广和文物数字化保护双重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