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赤峰日报/2024 年/1 月/3 日/第 002 版综合新闻
坚定信心 扬长补短 谱写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赤峰市民政局
为进一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教育引导X员干部树牢新发展理念,认真研究务实举措,市民政局积极开展“ 扬优势、找差距、促发展” 专题学习研讨,在研讨中结合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分析优势、寻找差距,在探讨交流中进一步提振信心、找准定位、谋划工作,推动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扬优势满怀信心
勇开新局进而有为
市民政局扎实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见实效。社会救助工作基础扎实。修订完善劳动力系数法低保标准化认定体系,引入更富人性化“ 研判机制”,使“ 静态” 制度适应“ 动态” 社会发展,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加大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救助力度,全市累计保障低保对象 34.2 万人、特困供养对象 1.9 万人,实施临时救助 4.5 万人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 17.2 亿元。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总量丰富。全市已建成民办养老机构 61 所、公办养老机构 65 所,床位总数为 15097 张。建成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 27 处、社区级养老服务站
47 处、日间照料中心 102 处,社区居家服务场所覆盖率 94%。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卓有成效。以红山区为试点,申请全国第二批婚俗改革实验区并通过验收。以“ 乌兰哈达公园” 建设为契机,重点打造了“ 红山区婚姻登记中心” 和“ 红山区婚俗文化园”。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23 年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赤峰市通过人数达 931 人,通过率超 30%,居全自治区首位。地名标志城乡一体化设置领先全区。全市共设置城乡地名标志牌和门户牌 162 万余块,在全市范围内完成地名标志城乡一体化设置全覆盖。编纂出版《赤峰市地名志》《赤峰市地名文化丛书》,地名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名文化得到很好的保护。这些成果成效都是推动我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找差距正视不足
瞄准问题 补齐短板
基本民生保障方面。针对困难群体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还有差距,在推动社会救助制度改革
思路还不够开阔,成效还不够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