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柴达木日报/2024 年/1 月/13 日/第 001 版
“ 聚宝盆” 里温暖的民生答卷
——2023 年海西民政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李淑娟
“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有力、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更加优质高效、社会福
利工作稳步推进⋯⋯站在时间的坐标上回望 2023 年,“ 幸福感” 是我州民生领域的一个关键词。
2023 年,我州民政系统锁定民生标尺、聚焦民心所向,秉承“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 的工作理念,持续在巩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完善“ 一老一小” 服务体系、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优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用一串串惠民数据、一笔笔惠民资金、一项项惠民举措,向全州各族群众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 民生成绩单”。
社会救助更精准
“ 感谢X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有了好工作,过上了好日子。” 乌兰县希里沟镇城中社区的居民乔贵秀说。
因病需长期住院治疗,乔贵秀失去了工作,没有了固定的经济来源,一连串的打击和磨难,让乔贵秀对生活感到无望和无助。就在她“ 走投无路” 之际,乌兰县民政局排查发现了乔贵秀的家庭生活情况后,为她发放救助金,临时救助乔贵秀母女,并将乔贵秀母女二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23 年,在乌兰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乔贵秀被安置在县慈善社会组织工作,她的家庭基本生活和教育支出得到了有效保障。
“ 兜” 住困难群体,“ 保” 住基本生活。过去的一年,我州共下发中央、省级和州级配套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 6744 万元。按照“ 四个不摘” 重大要求,落实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机制。对纳入低保范围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60 岁以上老年人和 18 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在发放低保金的基础上发放分类施保金,城乡分类施保金分别增发每人每月 105 元和 71 元。特困供养标准再提高,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当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1.7 倍执行,高于省定标准 0.2 倍,达到每人每月 1195.1。
养老服务更精细
“ 我们这些老年人聚在一块娱乐、唠嗑,图的就是舒心。” 德令哈市甘南村 72 岁的老人叶玉才,提起村里的农村养老服务中心赞不绝口。这段时间,在甘南村,该中心几乎是村里老人每天打卡的地方。
据悉,德令哈市农村养老服务中心总投资近 800 万元,建筑总面积 1742 平方米,设有 33 张床位,配备文体娱乐、餐饮、午间休息、理疗等服务功能室。该服务中心除提供生活照料、助餐、护理等基础服务之外,还兼顾老年人休闲娱乐、学习教育、体育健身、精神慰藉和法律咨询等服务。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解决老年人“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问题,过去的一年,我州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切实做好养老服务各项工作。制定《海西州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在省清单 16 项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细化,增加了助餐服务、健康管理、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等 8项内容,整体充实为 24 项。不断完善居家和社区为基础、机构兜底、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全州 5 个县(市)区域内开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 71.4%,为 3000 余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优质居家养老服务。并积极打造专业队伍,与青海柴达木技术职业学院合作,持续开
第 1 页 共 2 页

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达 300 余人(次) 。争取到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资金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