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报/2024 年/1 月/29 日/第 004 版专题
务实担当 砥砺奋进 谱写江淮大地幸福民生新篇章
安徽省民政厅
2023 年,安徽省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部署要求,扎实做好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用积极彰显。
全面从严治X坚定有力
坚持把ZZ建设摆在首位。把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 作为最高ZZ原则和根本ZZ责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厅X组会“ 第一议题”,全年召开X组中心组学习会议
13 次、X组会 27 次、民政大讲堂 6 期。召开全省民政系统全面从严治X工作会议,制定年度工作要点,以上率下打造铸魂、强基、清风、阳光、护航“ 五大工程”。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坚决防止“ 低级红”“ 高级黑”。厅X组书记及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
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落实“ 月提示、季督查、年考核” 机制,推进基层X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 双优” X支部建设,打造“ 暖民心” 民政X建品牌,省流浪乞讨救助指导中心X支部“ 领航” 计划入选“ 省直机关示范库”,离退休X支部荣获“ 安徽省离退休干部职工示范X支部”。
深入推进X风廉政建设。全力支持驻厅纪检监察组开展工作,落实定期会商机制;扎实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编印《民政领域有关问题典型案例汇编》 ,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指导微电影作品《人生如茶》入选第三届“ 安徽廉洁文化精品工程”;聚焦低保、养老、儿童、殡葬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专项治理,严肃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 微腐败” 问题。
主题教育深入扎实开展
抓深理论学习。先后举办专题读书班 7 天、民政大讲堂 3 期,组织革命传统教育、主题X日、青年练兵场等活动 82 次,厅领导班子成员和各支部书记上X课 43 堂,开展支部学习研讨 99 次,建立富有民政特色的“ 六学” 机制;出台《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方案,在省直机关率先出台围绕“ 五大” 要求“ 六破六立” 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活动方案;厅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被评为省直单位首批学习示范点并作典型发言,厅主题教育工作获省委主题教育办和省委第二巡回指导组充分肯定,做法成效被中央主题教育官网、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刊载报道 70 余篇(次) ;省社会组织综合X委督促 455 家已脱钩和直接登记的全省性社会组织同步开展主题教育。
抓实调查研究。制订《安徽省民政厅X组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方案》和《关于在全省民政系统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聚焦“ 促发展” 和“ 补短板” 精准选题,就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等课题深入开展调研,厅领导班子形成一批高质量调研报告,赴浙江长兴调研报告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认真组织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系统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
基本民生保障提标扩围
推动合理提标。全省 16 个市完成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动态提标,2023 年 12 月底,全省保障城市低保对象 26.27 万人、 农村低保对象 168.3 万人、 城市特困人员 1.45 万人、 农村特困人员 31.52万人,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 787 元、759 元、1308 元和 1009 元,较 2022 年年底分别提高7.6%、5.2%、9.4%和 6.1%。全省 2.84 万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集中
第 1 页 共 4 页

和分散养育标准分别不低于每人每月 1510 元和 1100 元;残疾人两项补贴基础标准均提高至每人每月 80 元;孤儿、残疾人保障标准分别按不低于 5%和 8.5%的增幅,首次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推动适度扩围。与省教育厅等 12 家单位开展常态化数据共享,监测低收入人口 287 万人,预警 35.89 万人,及时将 14 万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合理调整城乡低保认定标准,采取“ 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可参照‘ 单人户’ 申办低保”“ 提高重病重残家庭存款上限” “ 合理调整申请救助家庭车辆限额”“ 细化低保家庭就业成本扣减” 等办法,及时将困难群众纳入低保等保障范围。
推动全面增效。聚焦“ 救急难”,全年临时救助 10.23 万人次,救助水平达每人次 2291 元;村(社区)“ 救急难” 互助社创新做法在全省推开,全省建成 15615 个互助社,覆盖率达 86.5%,累计支出资金 4000 万元,为遇困家庭和个人及时提供补充救助。“ 寒冬送温暖” 等流浪乞讨人员专项救助行动扎实开展,全年累计救助 2.1 万人次。聚焦优服务,全省低保审核确认工作时限由
20 个工作日压缩至 15 个工作日;创新规定“ 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审核确认后,3 个工作日内即向其发放临时救助金”;通过线上监测预警和线下“ 铁脚板” 主动排查,提升主动发现、精准救助水平,全省通过主动发现机制纳入低保 6663 人、纳入特困供养 340 人。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城乡社区和谐平稳。落实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印发《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指导清单(第三批) 》等 4 个清单,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首次开展村级组织清单外事项准入制度试点活动,确定 5 家试点单位;开展第六批智慧社区建设和第二批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试点活动;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选树全省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 20 名,评选优秀社区工作法 16 个,招录 1059 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2023 年 12 月底,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达到 13.7 人。
社会组织助力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作用明显。支持“ 大黄山” 文化旅游创意发展协会等一批新领域、新业态协会依法成立,全省行业协会商会达 3618 家,同比增长 299 家,增幅 9%;大力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全省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 11.9 万家,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11 万项,受益群众达 920 万人次。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省级确定第一批 28 家重点推进单位,推动建立行业领域产业集群 173 个,举办各类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洽谈会 770场,累计达成意向金额 114.7 亿元;引导社会组织助力就业,提供工作或见习岗位超 1.2 万个。常态化开展“ 僵尸型” 社会组织清理整治,全省 864 家低效无效社会组织“ 出清”;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治理,累计减免费用 5572 万元,惠及企业 1.95 万家。
“ 善行安徽” 行动引领社会氛围向上向善。“ 慈善一日捐” 活动继续顺利开展,2023 年 9 月以来,募集善款 9000 万元;社区基金、幸福家园等慈善项目下沉基层,设立社区基金 1800 只、募集善款 9000 万元,实施“ 幸福家园” 示范项目 29 个,有效解决群众“ 小急难” 问题。全省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 1522 个,实现全覆盖,累计服务超过 93 万人次;持证社会工作者达到 3.3万人,社工专业人才总量超过 13 万。
福利彩票事业健康发展。推进福彩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人员考核激励和培训赋能;拓展福彩销售渠道,创新市场营销宣传,在商超、步行街、园博园等培育消费新场景,福彩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全年福彩销量达到 71.3 亿元,增幅达到 48.2%,位居全国第 4,筹集公益金 21.68 亿元,同比销量和筹集公益金均创历史新高,代扣代缴中奖税收 1.7 亿元。
“ 一老一小” 服务提质增效
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加快协同发展。养老事业方面,机构、社区、居家一体化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加快构建。机构养老呈现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态势,评定四级养老机构 43 家;医养康结合程度进一步加深,全省护理型床位达到 22.73 万张,占比超过 70%;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