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池州日报/2024 年/2 月/6 日/第 001 版
坚守为民初心 书写“ 幸福答卷”
——2023 年我市民政工作综述
记者 钱雪梅
民政爱民、民政为民,民政工作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3 年,市民政局聚焦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主责主业,探索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 民政为民” 答卷。
基本民生保障更有力
2023 年 6 月,东至县居民汪女士因患糖尿病引起十余种疾病,刚在医院花了一大笔资金做完手术,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就主动联系她,并及时为她办理临时救助,这对于身患重病、许久没有收入的她,无异于雪中送炭。
与以往遇困者主动申请救助的方式不同, 这次救助是民政部门根据大数据预警, 主动 “ 找人”。2023 年,市民政局在社会救助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是“ 政策找人”。与传统求助方式不
同,该措施通过大数据预警,变“ 人找政策、单方求助” 为“ 政策找人、综合施救”。2023 年,全市共主动发现并纳入低保、特困人员 1756 人,实施临时救助 608 人。这一转变使得困难群众救助更为精准、高效,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与该项措施同样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的,还有村(社区)互助社建设工作。
2023 年,为更好向困难人群提供快速有效的临时性救助,全市共成立乡镇(街道)“ 救急难”互助社联合会 55 个,成立村(社区)“ 救急难” 互助社 683 个、“ 幸福家园” 慈善基金 46 支,筹集“ 救急难” 资金 891.7 万元,慈善帮扶 1236 人次。
救急很及时,兜底也更有保障。2023 年,我市困难群众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触:打卡发放的钱变多了。
一组翔实的数据是最好的佐证:城乡低保标准平均提高至每人每月 791 元、754 元;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平均提高至每人每月 1068 元、976 元;分散、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 1550 元、1900 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统一提高至每人每月 90 元。
除了保障的钱多了之外,保障的人数也增加了。2023 年,我市进一步放宽低保准入条件,新增低保、特困人员 6308 人。
留守儿童获得感的提升也是一大亮点。2023 年 1 月,青阳县杜村乡民政所所长、残联理事长有了一个新身份——留守儿童小钱(化名)的“ 牵手人”,负责对他进行“ 手把手” 关爱帮扶。2023 年,这样的留守儿童“ 牵手行动” 在我市全面展开,共促成 3065 名“ 牵手人” 与 3526 名农村留守儿童形成全覆盖关爱帮扶关系。同时,我市还实施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助学工程”,资助 92 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上学;实施孤儿医疗康复“ 明天计划”,将池州市人民医院确定为定点医院;实施“ 池守童安” 7 个系列关爱服务项目,受益儿童达 5000 余人。
基层社会治理更给力
基层社会治理就像一根针,串联千条线,连接千万家。2023 年,市民政局打造“ 网络+网格”基层社会治理升级版,让一桩桩群众天天有感的“ 关键小事” 得以妥善解决。
王迎新是贵池区秋浦街道翠微社区X委副书记,也是社区的一名网格员。如今,她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快速上传走访中发现的问题,这都归功于市民政局创新推出的“ 网格小助手” 便民服务微信小程序。
第 1 页 共 3 页

2023 年 11 月,市民政局在秋浦街道和全市 6 个综合服务型试点社区推广“ 网格小助手” 微信小程序,王迎新通过此程序上传了居民反映的问题——清溪河沿岸树木枝丫影响居民生活。社区书记了解情况后,迅速与住建部门沟通,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赢得居民的广泛赞誉。
“ 网格小助手” 小程序包含居民端和网格端两大服务模块,居民可以通过它获取便民服务、了解活动信息、反映诉求;网格员可以通过它简化日常网格走访工作,减少繁琐排查和纸质记录工作。目前,全市已有 2 万多人注册该程序,城市社区治理多了一份“ 掌中宝”。未来,市民政局将重点推进居民通过小程序参与社区治理,提升居民自治能力。
“ 网格小助手” 小程序的推广运用只是我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2023 年,市民政局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及慈善社工作用,让基层治理更高效。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2023 年,我市社区工作亮点纷呈: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建成 683 个城乡社区协商委员会,全市 80 个城市社区每百户居民平均拥有社区服务用房面积达
33 平方米,全市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超 14 人,打造了 7 个乡镇(街道)“ 多位一体” 民政综合服务平台,贵池区梅街镇刘街社区被确定为“ 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
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