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报/2024 年/2 月/19 日/第 002 版新闻
以三个转变推动城乡养老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发展
山东省威海市民政局X组书记、局长 孙玉建
近年来, 山东省威海市借助首批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 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等先行先试机遇,打出政策、模式、措施联动改革“ 组合拳”,推进城乡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优质化,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市、区)“ 全域一片红”,全市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 50 张,居全省首位。
变兜底保障为幸福供养
以优质服务解决基本养老问题
威海市构建兜底保障、基础服务、普惠供给三位一体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体系,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多更优质的基本养老服务。一是健全兜底保障机制。对困难失能老年人,省内率先实现集中托养服务制度全覆盖,对失能、半失能的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别补贴 1200 元、900 元。对居家的失能、半失能低保老年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人每月分别提供 60 小时、45 小时的居家上门服务, 年均服务 70 万人次。 二是创新供养照护模式。 2023 年统筹 3500 余万元照护资金,以“ 政府购买服务+专业机构运营” 方式,培育打造“ 海螺姑娘” 分散供养照护模式,目前在岗“ 海螺姑娘” 1300 多名,建成 38 处服务站、辐射所有街道(镇),为全市 7400 余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标准化的助餐、助洁、助医等“ 六助” 服务。三是扩容普惠养老服务。健全 29 项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市级每年统筹 52%以上的福彩公益金用于实施护理型床位建设、嵌入式社区机构建设、失智老年人防走失等 18 个项目,近 3 年来投用普惠养老床位 2650 张,建成街道(镇)综合养老服务机构 76 处,配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1127 处。
变自力型养老为互助式养老
以多方共济补上供给短板
威海市充分发挥信用激励作用,引导社会力量、老年群体参与养老服务,以“ 小投入” 满足老年人“ 大需求”。在全市,打造覆盖城乡的助餐体系,出台城乡老年餐桌指导意见,建成老年餐桌 1107 处,覆盖 1390 个村(居),日均服务老年人 3 万人次。在城市社区,探索“ 公益性+市场化” 模式,通过政府补贴一块、企业让利一块、老人承担一块,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实惠的“ 一餐热饭”。在农村村(居),创新“ 信用激励+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