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永州日报/2024 年/3 月/15 日/第 003 版特别报道
奋勇争先
担当实干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永州贡献民
政力量
本报通讯员 李圣 唐雅楠
2023 年,全市民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厅的关心指导下,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省厅以“ 五化” 推进“ 四个先行区” 建设的总体部署,全力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交出了一份殷实、厚重、出色的民生答卷。市民政局被评为“ 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永州民政工作连续 12 年被省厅评为优秀;成功承办国家民政部“ 全国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培训班”;民政部 3 位司级领导来永调研,省民政厅主要领导先后 2 次来永调研,均对我市相关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回龙圩、新田、双牌三地基层治理创新工作分别入选全国或全省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市殡仪馆蒋拔群荣获“ 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市福彩中心聂少英荣获“ 全省最美民政人”;福彩工作、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慈善社工、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管理等工作先后 6 次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是实施“ 十四五” 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市民政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省市两会和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 三高四新” 美好蓝图,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围绕省厅“ 以五化推进四个先行区” 的总体部署,把握和落实“ 八大行动” 要求,扎实履行新时代新征程民政职责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永州作出更大贡献。
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在守牢基本民生底线、增进困难群众福祉上展现更大作为
要加快建设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稳步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不低于 700 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不低于 5400 元/年,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低保标准的 1.3 倍执行。
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持续推进低保扩围增效工作,确保应保尽保。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政策,推动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及救助帮扶落实落地,推进居住地实施临时救助。全面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责任,确保安排照料服务人、签订委托照料服务协议两个 100%。
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健全主动发现、主动救助机制,推进防止返贫监测与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互联互通,及时将符合条件对象纳入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保障范围,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问题。
健全落实社会救助监管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
理,强化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管理使用监督检查,坚决杜绝各类违法违纪违规行为。
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创新实践。聚焦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持续指导县市区开展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和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服务类社会救助,总结提炼可推广、可复制的“ 物质+服务” 救助服务方式经验做法。
推动养老服务发展,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托举老年人幸福生活上取得更大突破
要坚持以机构养老为基础、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为方向,以推进全体老年
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重点,以事业产业协同发展为路径,不断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努力让广
第 1 页 共 3 页
大老年人享受有保障、有质量、有活力的晚年生活。
全面打造“ 城市 15 分钟养老服务”。强化场地供给。完善新建住宅小区“ 四同步” 工作机制,指导各县市区对闲置国有场地开展实地勘查,对于地理位置好、辐射范围广、改造成本低的优质资源盘活用于养老服务,落实租金优惠、延长租期、优先续租等政策。实施提升项目。建设 50个老年助餐服务点,完成 2257 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重点支持 20 个左右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营,发展老年助餐、全失能照护,办点示范引领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推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加强本土养老服务专业团队培育,尤其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方面,要大力培育扶持品牌发展,打造有服务能力、专业影响力、规模基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为老年人提供医、康、养、护等多元化服务内容。
全面完善“ 农村县乡村三级网络”。建立分层分类的照护体系。强化县域内照护功能、服务对象的统筹分类,全面推进落实 65 岁以上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县福利中心主要满足重度失能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区域性中心敬老院负责对部分失能或有入住意愿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其他类型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完善全覆盖的关爱服务体系。依托“ 金民工程” 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等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基础数据库,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并逐一明确帮包责任人,定期开展巡访关爱。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全面实行特困供养机构“ 县级统筹统管”,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公办养老机构实现空间设计、功能配套、设施配置、装饰标识、文化氛围“ 五个统一”。提高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盘活利用农村闲置设施,依托村级老年协会,统筹各方资源,协调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农村特困供养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农村老年人开展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
加强养老服务风险防范化解。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审验达标“ 回头看”,持续推进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养老机构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实施养老机构“ 双随机、一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