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邯郸日报/2024 年/4 月/11 日/第 008 版民生聚焦
兜底线优服务惠民生促发展 务实为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我市民政系统推动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掠影
本报记者 杨扬
编者按: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民政系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担当作为,以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进取的工作作风、只争朝夕的拼搏劲头,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文不过夜、事不隔天,事争一流、追求极致” 的工作要求,兜底线、优服务、惠民生、促发展,X的全面领导得到新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新突破,基本社会服务实现新提升,民政发展基础得到新巩固,整体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取得显著成绩。我市为 21.84 万低保对象、2.3 万特困人员和 4.12 万临时性生活困难人员发放救助补助资金 10.18 亿元。我市入选 2023 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建成家庭养老床位 2952 张,提供上门服务 7.6 万次。创建 100家规模适度、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精品农村幸福院,收到了“ 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 的良好效果。全市累计投入 1000 余万元,完成 4465 户适老化改造民生工程。市民政局荣获“ 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河北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居全省第二。闫雪花被评为“ 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大名县成功列入民政部“ 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 首批试点,广平县被评为“ 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今天我们选取几个县区的典型做法,以期在全市民政系统形成学先进、比贡献、追求极致、事争一流的良好氛围。
武安市:乐享养老“ 线上点单”“ 线下服务”
“ 咚咚咚” 一阵敲门声,武安市 73 岁的李子英急忙开门。李子英因患脑梗塞,左侧上肢无力,洗澡不便。她了解到武安市康颐园综合医养老年公寓有上门服务,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让儿子在智慧养老平台网上下了一单。当日,就有护理人员上门进行服务,帮老人洗澡、理发、剪指甲。李子英满意地说:“ 没想到速度这么快,服务这么好。”
构建“ 县—乡—村” 养老服务体系。武安市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平台为依托,努力实现“ 服务机构全覆盖、老年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功能全覆盖”,重点发展“ 智慧+养老”“ 数字+服务” 新模式,引入信息化技术和智慧化管理,完善平台,实施量身定制式、个性化、集成化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实现了“ 线上点单”,享受“ 线下服务”。同时,武安市民政局还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医疗照护、生活照料、上门送餐、家庭适老化改造等功能服务,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让老人享受亲人一般的体验。
打造“ 大—中—小” 养老服务机制。武安市研究制定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十四五” 规划》,
优化整合全市 14 家乡镇敬老院资源,目前已完成 11 家,总床位达 1650 张。财政对公办养老机
构入住老人数量予以补贴,优先保障特困人员和低保家庭中有入住意愿的完全失能老人的集中供
养。先后建成 4 家大型民办综合养老机构,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服务标准,满足养老服务市场化、
多元化需求。城区以向日葵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 11 个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点)为辐射,形成
一刻钟养老服务便民圈。农村采取“ 村级主办、村民互助、社会参与、政府支持” 的建院模式,
442 个行政村建设完成幸福院(互助点) ,覆盖率达到 88%。
形成“ 医—养—游” 养老服务格局。武安市积极抢抓国家发展太行山康养产业、全省打造乐享河北的机遇,积极推进养老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建强“ 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
第 1 页 共 4 页
场、高端有选择” 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在城区配套建设 11 个日间照料服务站,在乡村推行家庭签约、邻里互助居家养老模式,组建 142 支县乡村“ 1+1+1”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形成“ 多点支撑、辐射周边、全面覆盖” 的空间布局。
涉县:扫扫二维码门牌 地名历史全知晓
“ 咣咣咣⋯⋯” 3 月 25 日,涉县民政局李志洋正用锤子帮井店镇王金庄五街村李中寿家钉装二维码门牌。
这门牌有什么稀罕的?
“ 只要扫一下‘ 二维码’ 门牌,当地的地名和相关的历史文化典故就都出来了。这个功能年底前就能实现。” 涉县民政局地名办科长樊海东向记者介绍说。据了解,该二维码门牌功能强大。只要扫一扫便可知悉房屋的标准地址,并上线使用标准地址核查、出入境业务办理、交通违章查询、开锁电话公示等便民服务功能和电费、水费、供暖费、校外教育培训学习、社保缴纳等公共服务功能。目前,全县已安装完成 93 个村 30393 个。今年年底全部完成二维码门牌全覆盖。这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而且激发了地名标志新活力。
近年来,涉县根据乡村建设发展规划和各类地理实体的类别、分布、起止、规模等,确定编
制各村地名规划方案,指导全县地名“ 绘好一张图”,保证乡村地名规划全覆盖。
各村在征名过程中,结合本村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因素,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优先使用原有道路名称。同时,邀请村里的老X员、有文化底蕴的年长者,结合本村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让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展现新时代发展成就的好地名脱颖而出。该县民政局按照《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做好审核把关工作,防止任意命名,有效杜绝了“ 大、洋、怪、重” 等不规范地名产生。全县 17 个乡镇(街道)313 个村(居)委会共命名、更名街路巷名称 6493 条。与此同时,争取 526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二维码门牌信息采集、录入、制作、安装项目。各村(居)委会明确一人具体负责本辖区街路巷两侧门牌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二维码门牌信息台账,并标绘在村(居)街路巷规划平面图上,将采集信息导入邯郸互联网标准地址服务平台,在平台系统生成二维码,完成二维码门牌制作与安装。
街路巷门户地名标志信息采集、数据核实、二维码门牌制作安装,掀起了“ 乡村著名行动”,为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安县:三级儿童保护救助平台全覆盖
“ 一下子拿出七八千元治疗费实在是有困难!没有民政局的帮助,真不知道我孙子该怎么办,真是太感谢了!” 成安县商城镇何横城村王大山(化名)激动地说。今年 1 月 5 日,王大山 5 岁的孙子王明明(化名)突然出现急性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被成安县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喉梗阻。医保虽能报销大部分药费,但是孩子的母亲去世,父亲又是多重二级残疾,全家全靠王大山的务农谋生,家境困难。成安县采取先诊疗后付费方式,在不交住院押金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让孩子得到了医治,脱离了危险。
成安县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额资助,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定点医院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政策,累计受益儿童 16 人次,减免医疗支出 9 万余元,有效地保护了孩子的成长。
成安县设立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9 个乡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