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汉中日报/2024 年/1 月/5 日/第 002 版向人民报告· 农业农村篇
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3 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崔慧芬
行走在乡间沃野,温室大棚排列有序、村庄环境洁净优美、农民生活有滋有味⋯⋯举目四望,汉中农业“ 强” 的态势不断展现、农村“ 美” 的面貌不断呈现、农民“ 富” 的愿望不断实现,一幅“ 农” 墨重彩的画卷在天汉大地尽情铺展。
2023 年,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 工作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入开展“ 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 活动,大力发展“ 五个农业”,稳粮保供兴产业,多措并举促增收,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迈出新步伐。预计 2023 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 308 亿元,同比增长 4.3%,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300 元,同比增长 7.8%。
良田良种良技互配套
夯实粮食安全基本盘
冬日暖阳下,南郑区阳春镇安坎村的油菜田里一片生机勃勃。该村村支书李兵骑着电动车,沿着田间小路一路巡查,一旦发现违法占用或破坏耕地的问题,便立即上报镇上,督促当事人整改。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控防止耕地“ 非粮化” 的通知》等文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县区X委、政府主要领导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粮食生产粮食安全X政同责落在实处。指导县区有力有序做好永久基本农田“ 非粮化” 问题整改,151 个3583.19 亩图斑全部销号。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 18 万亩,全面提升粮食综合产能。
种子是农业的“ 芯片”。我市持续推进以油菜为主的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 2 个,新登记油菜品种 2 个,自主选育的“ 邡油 777” 油菜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在长江流域 14 个省市区大面积推广。
通过实施粮油“ 百千万” 丰产示范工程,全市建设百亩核心攻关田 1.4 万亩,千亩高产示范片 4.96 万亩,万亩示范方 26.84 万亩,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协作,农业与科技在天汉大地广袤粮田深度融合。
一手抓科技投入与装备支持,一手抓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全市各类农业生产机具 37 万台套,建成谷物机械化烘干中心 65 个。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54.3%,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2%。全年共培训基层农技员 1054 人、培育高素质农民 2521 人,新认定高素质农民领军人才 45 名。
保障粮食安全,农民是主体。去年我市共兑付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等资金 3.2 亿元以上,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春种秋收,天道酬勤。2023 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分别达 380.80 万亩、110.04 万吨,油料、大豆播种面积分别达 119.5 万亩、32.5 万亩以上,全市粮食单产达 288.98 公斤/亩,粮食总产量和单产量均为近十年第二高,其他类经济作物、畜牧业以及渔业产业均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进一步夯实了全市粮食安全基本盘。
延链补链强链促融合
打好产业发展优势牌
第 1 页 共 2 页
每到盛夏,汉台区徐望镇徐家湾村微风徐徐、荷香幽幽,犹如一幅精美画卷。该镇结合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优势,巩固发展 2000 亩桃园、1500 亩莲藕、2500 亩猕猴桃等产业,初步形成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旅游集群,不断加快一二三产融合步伐。
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我市打牢生态优势和特色农业两个基点,围绕“ 3+4+N” 农业产业,大力发展有机、品牌、设施、智慧、观光“ 五个农业”,实施“ 五大工程”,推广“ 三大模式”,做足做活“ 土特产” 文章。创建并认定首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