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农民日报/2024 年/1 月/5 日/第 004 版专题
牢记嘱托 创新奋进 江苏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
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江苏考察调研,指示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殷切的希望中蕴含着莫大激励和嘱托信任。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加强领导,统筹谋划,创新机制,扎实组织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发文公布了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江苏共有 6 个镇、60 个村入选,位居全国前列。
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乡村治理工作涉及领域广、单位部门多、推进周期长,必须抓好统筹协调、合力推进。一是全面动员部署。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专门召开全省加强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现场推进会,印发《关于加强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的意见》 ,全面部署乡村治理工作。二是探索特色路径。在各地试点示范和实践探索基础上,总结形成了X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1+4+1”乡村治理“江苏路径” ,连续三年写入省委一号文件。三是强化协同推进。江苏省“两办”专门发文建立省乡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召集人由江苏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共同担任,成员由省委组织部等 30 个部门组成,市县也相应成立乡村治理联席会议。
突出特色,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各地注重发挥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县级试点和示范村镇的先行探路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一是深化试点示范。江苏省级七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各地积极响应, 形成你追我赶、 奋勇争先的良好势头。 全省共有 7 个县 (市、区)获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18 个镇、181 个村创建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二是培树一批典型。邳州市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海门区“四民工作法”等 8 个创新做法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江苏也推出了包含“马庄经验”“永联模式”在内的 48 个典型案例。2020 年 12月,全国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推进会在江苏海门召开。三是强化综合改革。在第四批省级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中,江苏省级财政分别给予 300 万至 400 万元补助,重点安排南京市浦口区、宿迁市泗阳县围绕新型农村社区数字乡村治理进行改革探索。
创新机制,持续释放乡村治理效能。各地积极加强创新探索,将积分制、清单制、群众工作法等有效手段运用于乡村治理实践。一是推广运用积分制。在基层X建、文明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科学设置积分内容、评分标准、运行程序等,发挥“积分制”激励约束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昆山市玉山镇新乐村依托村民诚信积分平台推行积分制,数字化与积分制融合迈上新台阶。二是推广运用清单制。因地制宜制定村级组织“三张清单” 、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和公开事项清单等其他特色清单,推进乡村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宿迁市开展“清单制”管理走深走实活动,编排百项主题活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显著增强。三是推广运用三个“一张图” 。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三个“一张图”等务实管用的方式方法,并在全国试点地区中率先组织开展农村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扎实推进移风易俗。东台市开展高价彩礼整治,培育简约浪漫、内涵丰富、意义深刻的婚俗新风,入选 2021 年全国婚俗改革试验区。
智慧治理,努力提升数字乡村治理水平。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数字乡村治理,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一是构建综合平台。加快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 ,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进资源数据共享和跨平台、跨区域、跨领域应用。海门区高标准建成区镇两级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将 6 大类 41 项清单内容全部纳入网格,并成立“海鹰”无人机
第 1 页 共 4 页
中队,提升行政执法、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水平。二是推行“互联网+治理” 。依托“智慧江苏”建设,推进“一网协同”“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民生服务”,深化智能应用。常熟市建成全市域“数字门牌”系统,以此为统一入口,各政府职能部门实现业务数据无缝衔接、完全共享和充分使用。三是强化“三资”数字化管理。借助数字化系统,理顺“三资”管理的体制机制,完善日常记账、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合同管理、预警监督、统计分析、公开公示等功能。全面推行“e 阳光”手机 App 和微信公众号,及时主动向农户推送相关信息,切实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江阴市实施“三务”公开“户户通”阳光工程,实现村级X务、村务、财务 21 个大类 45 个项目全公开。
下一阶段,江苏将贯彻落实X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完善协同推进机制,深化试点示范,加强典型引领,强化机制创新,细化目标任务,实化工作举措,不断丰富完善X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1+4+1”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 “一核三治四平台” 乡村治理亮起来
“一核”引领,乡村治理更有魂。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下辖 19 个行政村、6 个社区,户籍人口超 10 万人,2022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 227 亿元。在这样一个经济大镇,基层事务点多面广,必须坚持X建“一核”引领,确保乡村形魂兼备。牢固建立组织堡垒,建立基层X组织 109 个,实现X组织在村(社区)全覆盖;持续擦亮X员身份,开展X员联户、在职X员“三报道三服务”等活动;优化活跃群众阵地,打造幸福花开志愿红、红色物业、驿站议事、先锋睦邻等特色治理品牌。
“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更有序。坚持治理重心下移,灵活使用基层治理资源、服务、管理手段。以自治增活力,创新“七彩楼道长”“一米阳光”等模式,形成协商议事 10 条规则,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协商解决。以法治强保障,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创新推广“12333”新模式,做到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扬正气,创新打造“敦亲睦邻节”等品牌活动,连续开展“洛社好人”等评比,组织“十百千万”宣讲活动,持续擦亮“幸福义工”名片,被评为江苏省文明乡镇。
“四平台”升级,乡村治理更有力。坚持优化管理服务能效平台,启动“全科社工”服务模式试点,明确村级权责清单。升级公共事务监督平台,规范“小微权力” ,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位列全省 “监测评价百名镇” 榜首。 赋能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实现网格、“12345” 、 公安 “110”等“一中心”实体化运行。搭建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强化平安建设,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徐州市沛县河口镇: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建强战斗堡垒, 夯实治理根基。 坚持X建引领, 实施乡村治理 “一把手” 工程, 探索 “12345+N”X建工作法,形成以X组织为核心的乡村治理运行机制。压实各方责任,严格落实村级主体责任清单、协助办理事项准入清单和履职负面清单,多措并举提高镇村干部推动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深化法治建设,运用“1+8+X” “网格+基层议事”治理模式,实施“法治讲堂+法治文化广场+村级法律服务点+法治示范村(社区) ”工程,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大幅提升。
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治理能力。推行专窗服务,通过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前台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