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信阳日报/2024 年/1 月/19 日/第 001 版
着力乡村振兴扛旗 奋力建设农业强市
——访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X组书记、局长李鹏
本报记者 唐车 通讯员 黄继刚
2023 年,按照市委“1335”工作布局,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十百千万”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实现乡村振兴扛旗,加快推进农业强市建设。抓示范,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制定工作导则,分类示范推进,以典型示范带动发展,由点到面推进全市乡村振兴。抓重点,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发展布局,聚焦主攻方向,强化专班推动和协会推动,加强 50 个市级统筹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抓机制,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建立“3+1”工作推动机制,即抓协会、抓专班、抓重点项目,树立培育典型,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工作高效开展。
回顾 2023 年工作,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X组书记、局长李鹏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李鹏介绍,2023 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
和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三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成效显著。2023 年,市农业农村局获评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省农业农村厅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克服极端天气对粮食生产的影响,2023 年信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实现双增长。其中,粮食播种面积 1262.64万亩,较上年增长 1.58 万亩,增幅位居全省第五;总产 116.35 亿斤,较上年增长 0.05 亿斤,增幅位居全省第二。稳定供应“菜篮子”产品。畜牧业生产整体平稳,成功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2 家。渔业生产稳中有进,全市渔业利用水面 109 万亩,位列全省第二;2023 年完成水产品总产量 28.5 万吨,位列全省第一;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 110 万亩,稻渔种养水产品产量 4.7 万吨,种养面积、产量均位列全省第一。罗山县被认定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与生态养殖示范区,潢川县被授予“全国龟鳖产业十强县”称号。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 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65.03 万亩,涉及 10 个县区 20 个项目,项目建设已全部展开。我市与正大集团合作在沿淮 6 个县区建设 51 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启动实施百万亩“绿洲米业”工程,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加强农机农技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农机农技推广机构作用,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搞好农机农艺融合,全力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引导他们提供生产管护、存储加工等全程科技服务,构建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加强对乡村产业的统筹布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 《信阳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023-2025 年)》 , 明确产业发展布局 ( “6+6”产业) ,即 6 个主导产业(优质稻米、弱筋小麦、茶叶、油茶、畜禽和水产)+6 个特色产业(红薯、花生、油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 ,确定了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2023 年,信阳市获批创建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潢川县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目前,信阳市已累计获批创建 1 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浉河区)、2 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潢川县、浉河区)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已覆盖 9 个县区,已有 7 个县区通过认定,9 个乡镇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积极打造信阳农业品牌。我市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 10 个,获评省级知名农业品牌 102 个,评定信阳市知名农业品牌 177 个;全市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