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滁州日报/2024 年/3 月/29 日/第 001 版
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全媒体记者 包增光 通讯员 杨海燕
心怀“ 国之大者”,厚植为民情怀。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 四个不摘”,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以“ 一守住、两缩小、两确保” 为核心,奋力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
2023 年,全市 18.07 万脱贫人口和 1.74 万监测对象“ 两不愁三保障” 及饮水安全得到全面巩固,未出现一例返贫致贫现象,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 19598 元,同比上年增长 16.11%。产业、就业和小额信贷等工作均位居全省前列,衔接资金使用管理工作作为我省唯一地市在国家乡村振兴局专题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推进发展庭院经济相关做法被国家和省乡村振兴局专报推广。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我市明确防返贫动态监测范围, 推行 “ 一码” 申报, 简化监测程序。 此外, 认真组织各县 (市、区)对 88.6 万农户全部发放防返贫监测申报政策“ 明白纸”,对 6759 户监测对象全部张贴帮扶政策“ 明白纸”,做到宣传全覆盖、政策全透明。
为常态开展网格化监测帮扶,我市充分发挥 10904 个村组网格、11404 名网格员的监测作用,加强日常跟踪走访,力求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同时强化部门数据比对,高效运转预警线索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全市乡村振兴系统与 13 家行业部门常态开展部门数据筛查对比,实时监测防范化解各类返贫致贫风险。去年,共推送比对信息 30 万条,有效推动监测对象信息精准,年度新增监测对象 1211 户 3580 人。
产业就业增强致富内生动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市在就业帮扶工作中,强化劳务协作、载体建设、岗位开发、兜底安置、精准服务。去年,全市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务工就业 7.71 万人,超年度目标任务 6.67%;开发公益性岗位 10788 个,超目标任务 70.02%。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去年,我市共投入产业帮扶衔接资金 5.86 亿元,涉及项目 152 个。同时大力推动庭院经济,带动 813 户脱贫户、监测对象户均增收 6400 元以上。该项工作分别被国家、省乡村振兴局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专报推广。
我市突出金融支持,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力度,规范推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