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新疆日报(汉)/2024 年/3 月/9 日/第 007 版专题
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
——阿克苏地区大力实施荒漠绿化生态治理工程
阿克苏地区林草局 农业农村局 水利局 文旅局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ZZ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战略,以实施“ 五个百万亩” 生态治理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走出了一条从种树到“ 种富”、从荒漠到林海、从生态美到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奋力书写践行“ 两山” 理念的实践篇章、落实新时代X的治疆方略的阿克苏答卷。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与时俱进谱新篇
阿克苏地区总面积 13.13 万平方公里, 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比高达 75.25%, 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是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重要阵地。
1986 年,面对狂风肆虐、黄沙弥漫的极端恶劣环境和人民群众改善生存条件的强烈期盼,阿克苏地区在一没项目、二没资金、三没设备的情况下,全员上阵,在沙砾密布、盐碱严重、土质贫瘠、植被稀疏的荒漠上,启动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从种下一棵树到养活一片林,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筑起了一道长 50 公里、宽 47 公里的生态安全屏障。
30 多年间,历届阿克苏X政班子薪火相传、接续奋斗,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
一张蓝图绘到底,累计投入资金 30 多亿元,先后动员组织 964.5 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进行了
72 次植树造林大会战,以愚公移山之志、滴水穿石之功铸就了荒漠绿化的成功范例。
X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阿克苏荒漠绿化工程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为依托,又相继规划实施了阿克苏河流域、渭干河流域、空台里克区域、艾西曼区域 4 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总计造林面积达 518.4 万亩。
阿克苏地区通过“ 五个百万亩” 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由原来单一的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变为如今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建起了“ 天山塔河双廊道、五源一干两绿洲”的生态保护框架,形成了城区、近郊、远郊“ 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 三网合一”,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 三林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建设体系,走出了一条从求生存到谋发展,再到建生态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体化保护修复 终把荒漠变绿洲
阿克苏地区坚持向绿而行,将造林绿化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有效衔接,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主体责任制度、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森林草原休养生息制度。通过禁采禁伐、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引洪灌溉、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等措施,人工促进自然演替恢复生态,稳步推动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
同时,按照“ X政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群众主体” 的思路,以“ 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为抓手,科学化、规模化、系统化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推进塔里木河重要源流区(阿克苏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公企业、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
1986 年至 2023 年,阿克苏地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 680.35 万亩;累计建成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6 个,保护面积 126.91 万亩;年度实施草原禁牧 893.29 万亩、落实草畜平衡 3690.26 万亩;第
第 1 页 共 3 页
六次全国荒漠化沙化监测结果显示, 阿克苏地区荒漠化土地减少 699.32 万亩, 沙化土地减少 23.10万亩。
据统计,2012 年以来,阿克苏地区森林面积增加 33%,森林覆盖率从 6.8%提高到 9.0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 33.1%提高到 37.75%;年沙尘天气由上世纪 80 年代的 100 多天减少到现如今不足 30 天,年降雨量由 60 毫米左右增加到 120 毫米左右。阿克苏地区用行动诠释初心使命,以实干彰显责任担当,创造了瀚海变绿洲、戈壁变果园的人间奇迹。
一盘棋治水用水 水润民生惠万家
阿克苏地区立足干旱缺水的气候特点,坚持将治水与增绿、造林、治沙有机结合、整体推进,以节水、管水为重点,补水、中水回用为补充,统筹地上地下、岸上水中、城市乡村,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确保造林治沙成果长久可持续。
坚持节水优先,阿克苏地区按照适地适树原则,科学确定抗旱节水树种结构,采用沟植沟灌节约水资源,开沟压碱、洪水排碱来改良土地,推广应用保水剂、稀土抗旱剂、抑制蒸腾剂等抗旱新技术,压沙造林、微灌喷灌、立体精准水肥灌溉等造林新方法,保障新植苗木长势良好,造林年均成活率达 82%以上。
突出管水为要,阿克苏地区持续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全面推行“ 灌溉面积、灌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