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保定日报/2024 年/3 月/24 日/第 A01 版
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访保定市农业农村局X组书记、局长张金科
保定日报记者 孟趁景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是实施“ 十四五” 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 三农” 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市委明确提出,今年工作总的抓手就是“ 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更高质量、更有韧性、更有活力”,把“ 新颜值、新动能、新生态” 三个关键词贯穿始终。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张金科表示,“ 其中,重中之重是稳住‘ 三农’ 这个基本盘,守好‘ 三农’ 这个战略后院,这是做好全年工作的基础,是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重要支撑。”
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3 年,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哪些新进展?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如何做好农业农村工作?
答:刚刚过去的一年,是保定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我们持续推动全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走在前列、 打造新样板。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796.2亿元,同比增长 2.4%;一产增加值 466.9 亿元,同比增长 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663元, 同比增长 6.5%。 克服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新进展、 迈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完成粮食种植面积 1012.06 万亩,总产 79.05 亿斤,夏粮生产实现“ 面积、单产、总产、效益” 四增;新建高标准农田 45.8 万亩,改造提升 27.3 万亩。特色产业加快突破,新增设施农业种植面积 10.7 万亩,总面积达到 60.1 万亩,产量突破 210 万吨;预制菜产业形成 3 大品类、6 大园区、150 家企业、270 个菜品、150 亿产值的发展格局,入选“ 2023 智造预制菜· 新锐城市 50 强”。农产品加工业提质提速,全市共培育农产品加工集群 20 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570 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365 家(其中国家级 6 家,省级 106 家)。科技创新动能强劲,成功举办 2023 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暨产业招商大会,发布 187 项科研成果和 73 项技术需求,促成签约项目 28 个,总投资 30.1 亿元;创建“ 博士农场” 108 家,引进高端人才 413人;累计选拔培育 2253 名社会化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科技特派员 1145 名,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 1.1 万余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230 项。和美乡村扎实推进,制定“ 1711” 系列文件,创建省级和美乡村 202 个。
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聚焦都市农业强市建设,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坚决守牢保障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新颜值,以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助力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更高质量、更有韧性、更有活力。
问:2023 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我市在遭遇特大暴雨洪灾的不利情况下,实现粮食总产 79 亿斤,大灾之年保持了基本稳定,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请您谈一谈,2024 年,我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落实“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战略,有哪些主攻方向?将完成怎样的任务目标?
答:粮食安全是“ 国之大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今年,全市粮食生产总的要求是,稳面积、提单产,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 1000 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 80 亿斤以上。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粮食安全X政同责,将年度粮食播种任务逐级分解到县到乡到村。
第 1 页 共 3 页
通过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完善农
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
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开展高产攻关示范田建设,每个平原县至少打造 1 个万亩“ 吨半粮” 片区。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高我市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巩固大豆扩种成果,统筹玉米大豆兼容发展、粮食协调发展,探索创新间作作物和模式,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加强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耕地保护制度体系,严格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用途管制,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全力推进“ 整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市”和各县(市、区)示范区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 153 万亩。
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推进灾毁农田耕地新建或改造提升成高标准农田,农业设施修复升级,强化应对干旱和洪涝灾害的能力。完善防灾预案和技术准备,当前要抓紧做好春季田管,突出抓好防“ 倒春寒”、防春旱等工作;加强病虫防控,加密监测预警,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
问:乡村建设要突出为农民而建,重在可持续。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