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贵州民族报/2025 年/5 月/27 日/第 A03 版黔东南新闻
双脚丈量土地

科技赋能产业
——记天柱县农业农村局果蔬技术指导站站长吴传明
余天英 本报记者 杨光明
在黔东南州天柱县,有这样一位“ 土地诗人”,他的胶鞋沾满泥土,笔记本写满农事密码,手机里存着上千农户的号码;他既是田间地头的“ 活地图”,也是产业升级的“ 探路者”,更是农民心中的“ 定心丸”。他就是今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天柱县农业农村局果蔬技术指导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吴传明,一位用 34 年光阴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把丰收刻进乡亲笑颜里的“ 泥腿子教授”。
行走田间的“ 教科书”
“ 老钟,这株茄子侧枝要打掉,养分才能集中到主枝上。” 四月的天柱县凤城大坝,吴传明半跪在湿润的田埂上,指尖轻捻叶片,为村民钟生示范修剪技巧。
这样的场景,天柱县 17 个乡镇、110 多个村寨的乡亲们再熟悉不过。从 1991 年踏入农技岗位起,吴传明便把办公室“ 搬” 到了果园、菜地和大棚里。他独创的“ 三随” 教学法——随时讲、随地教、随人变,让技术培训从“ 照本宣科” 变为“ 田间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