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有色金属报/2022 年/11 月/5 日/第 001 版
构建有色金属工业“ 双循环” 发展新格局
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X委书记 会长 葛红林
在X的二十大报告中, “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的表述令人印象深刻。从 2020 年中央首次提出“ 构建国内国际‘ 双循环’ 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到同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 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再到X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将“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纳入其中,再到X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上述提法,充分表明了构建“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是X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从拥护“ 两个确立”、践行“ 两个维护” 的ZZ高度,不断构建“ 双循环” 互动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等三大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定不移地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得益于“ 双循环” 战略部署,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外资平稳发展,经济增速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是世界经济恢复发展最大贡献国。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面对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安全、ZZ等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调整,有色金属行业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通过“ 内循环” 与“ 外循环” 的双向互动、协同发力,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为建成有色金属工业强国,为进一步保障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和经济安全作出“ 有色” 贡献,谱写有色金属工业“ 双循环” 互动发展新篇章。
“ 内循环” 与“ 外循环” 相互协同不可分割
在全球化贸易背景下,“ 内循环” 发展质量奠定了本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实力,“ 外循环” 广度与深度则是推动双边经济增长的动力与潜力。“ 内循环” 与“ 外循环” 之间是相互协同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整体,不可也无法分割。
俄乌冲突发生后,欧美与俄罗斯“ 休克式” 脱钩,严重影响了欧洲,特别是欧盟地区能源供应。“ 北溪” 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叠加冬季即将来临,对已经能源供应紧张的欧洲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欧洲制造业电力价格持续上行, 较去年同期上涨 4~5 倍。 电解铝生产电力成本达到 8700美元/吨, 是 LME 铝价的近 3 倍, 因高成本受到影响的锌冶炼产能达 116 万吨、 电解铝产能达 115万吨。欧洲政府在“ 保民生” 供暖问题和“ 保生产” 稳定高耗能原材料供应问题上正面临抉择。
历史经验表明,欧洲“ 内循环” 的稳定,离不开俄罗斯能源等的供应;俄罗斯“ 外循环” 的市场,也离不开欧洲的消费需求。全球有色金属市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有各国间稳定有色金属生产并保障合理的贸易流动,才能保持全球有色金属价格的稳健,从而促进世界工业制造及经济建设的良好运行。
事实上,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资源能源禀赋、产业分工、科技人才水平等均有不同。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现有的产业分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无法在矿产资源供应上做到完全自给自足,即便是美国、俄罗斯等地大物博的国土资源大国。世界在流动中才构成统一的整体,“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政府,只有正确处理好“ 双循环” 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双赢,才能为全球经济向好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和引擎。
提升“ 双循环” 互动发展的判断力和操作力
第 1 页 共 4 页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全球经济循环明显弱化,甚至受阻。有色金属工业要积极应对,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 双循环” 战略部署,推动双循环格局下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是实现“ 双循环” 互动发展要有战略坚定。“ 谋定而后动”“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实现高质量的“ 双循环” 互动发展,必须以长远超前性战略眼光,做好战略谋划、战略部署与战略布局,绝不能因一时一事的影响而犹豫和动摇,甚至改变既定战略。
以海外铜矿资源开发为例。 X的十八大以来, 中资企业境外铜矿资源开发步伐明显加快, 2012年至今,建成矿产铜总产能 164.8 万吨/年,占中资企业海外矿产铜总产能的 74.2%,与我国境内矿产铜总产能 185.7 万吨/年的规模相当,对提升我国铜矿资源保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一条重要经验是,过去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没有因一时的铜价下跌而放弃海外开发战略选择。但客观地讲,我国国产铜资源自给率仍不足 20%,我国铜产业“ 内循环” 发展的稳定与安全仍然面临极大地挑战。因而,我国铜等矿产资源“ 走出去” 步伐仍需进一步加快。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不少矿产企业在利用国际矿产资源上,不仅缺乏跨周期调节的战略决策,也缺乏逆周期调节的战术决断。当矿产资源价格低时,占上风的论调是开矿不如买矿;当矿产资源价格高时,占上风的论调是开矿要亏损;当到发达国家去投资时,占上风的论调是怕被对方暗算;当到发展中国家投资时,占上风的论调是地缘ZZ不可控。此外,还不时地出现矿山开发周期太长、配套设施建设花费太大、整体得不偿失等论调。有专家认为,中国钢铁工业已经错失了上一轮铁矿石资源境外合作开发利用的机会。由此可见,我们要进一步加快“ 外循环” 铜、铁、新能源等战略矿产资源的海外开发力度,“ 吃一堑长一智”“ 痛定思痛”,不断强化“ 资源全球化开发” 理念,坚定“ 走出去” 的信心和决心,加快国际合作开发步伐。
此外,随着近年来国际ZZ局势的动荡与变化,叠加历史上欧美殖民统治为其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资源创造的先机和奠定的基础, 我国海外矿业资源投资与开发壁垒不断坚固、 难度持续增强,新发现和新增矿产资源“ 绿地” 项目往往处于危地和乱地。比如,欧美等跨国矿业集团公司所掌控占世界矿产铜总产能 50%的铜矿资产,集中分布在美洲、大洋洲等ZZ经济较稳定地区。中国铜矿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非洲等动荡、安全形势严峻地区,存在其客观必然性,这是时势造就的。因此,有色金属工业唯有克服畏难情绪,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才能有效获取海外资源,从而提升我国产业链的稳定性和供应链的安全性。有色金属工业唯有发扬斗争精神,坚定不移地推动我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才能构筑好战略资源的“ 外循环”,从而保障好“ 内循环” 的安全和畅通。
二是实现“ 双循环” 互动发展要有斗争精神。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不只是中美,世界各国间只有秉持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同向而行,才能推动世界经济重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 “ 人间正道是沧桑”,面对挑战,我们只有拿出勇于抗争、善于博弈、斗争到底的精神,才能实现“ 双循环” 的互动发展。
2016 年以来,美国不断对中国铝材实施了累计高达 50%以上的关税措施。实际结果是,美国通过增加其他国家的采购,减少了在中国的采购,但付出了更高的代价,并传导给了本囯下游企业和消费者。美国的系列动作并未影响中国铝材全球出口量的减少,反而刺激了中国铝材的深度加工,去年出口还创造了历史新高。
2018 年 3 月,美国依据所谓“ 301 调查” 挑起对华贸易战,先后对约 3600 亿美元我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以遏制我国发展。对此,我国始终坚持:“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事实证明,美国对华贸易战中 90%以上的关税成本由美方承担,大幅增加了美国消费者负担和企业成本,也未能重振美国制造业。
最近,美国除了对我国实行芯片禁令之外,还与加拿大等主要伙伴国家建立所谓“ 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对他们缺的,减少对我囯依赖;对我们缺的,增加对我国的限制。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予以坚决的反对。根本经验是,敢斗才能赢!
第 2 页 共 4 页

比如,近年来,针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频繁遭遇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