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经济日报/2023 年/6 月/13 日/第 006 版产经
深化国企改革再添新动能
本报记者 纪文慧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深入实施,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即将启动的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又将如何发力?
重组整合带来“ 及时雨”
“ 56 天实现管理与信息系统的顺畅对接,180 天完成重组进程,近 80%的工作计划于重组半年内落实,一年内完成工作标的 590 项。” 提及鞍钢与本钢兼并重组的一系列工作,本钢集团X委书记、董事长杨维难掩激动, “ 对于两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型钢企而言,用一年时间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任务,难度之大,过程之复杂,成效之高,足够在业界称奇”。
2021 年 4 月 15 日,同处辽沈大地的鞍钢与本钢正式启动兼并重组,此前两家钢企在产品类型、销售市场、矿石资源等方面同质化竞争严重,而本钢作为老牌国企,机构臃肿、冗员多、效率低等因素严重制约其转型升级。
重组改革为本钢带来“ 及时雨”。在鞍钢与本钢重组一周年之际,本钢 2022 年完成利润 10.2亿元,实现净利润 4.89 亿元;在岗职工收入提升 8.36%,主业实物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 22.6%。今年一季度,本钢生产经营实现开门红,四大类 7 项指标均完成进度计划,项目完成率达 100%。
“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原因在于重组改革后的新本钢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 杨维告诉记者,今年年初钢材市场不及预期、企业盈利空间大幅压缩,在这样的严峻时刻,更需要通过持续的改革为企业发展赋能。
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开展,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持续深化,以市场化方式推进
4 组 7 家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新组建、接收 8 家中央企业;协调推动 30 余个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重点项目,中央企业涉及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领域营业收入占总体比重超过 70%;全国省属国有企业实施 116 组 347 家重组,开展专业化整合 2150 次。
在重组整合中,如何实现“ 1+1>2” 的协同效应尤为重要。本钢集团管理创新部总经理刘慧玉介绍,在推动整合之初,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结合行业既有经验,准确识别出鞍本重组存在的特殊因素,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对此,鞍本形成了一套由“ 一体化管理总体方案” 和“ 管理整合实施方案”“ 业务整合实施方案” 组成的、锁定整合融合各阶段目标任务的“ 1+2” 整合总体方案,实现核心业务横向深化协同、纵向深入拓展,持续放大协同聚合效能。
自上而下调动活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成效显著。 “ 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 ” 在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王绛看来,通过对改革中存在的重点问题攻坚突破,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新国企加速涌现。
清晨,渤海湾金光闪烁,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 32-6 油田生产平台的作业人员已换上专业安全服,戴好智能手环,手拿工具,开始一天的巡检工作。在无人机、云计算、大数据等辅助下,如今的海上油田已进入数智化新阶段。 中国海油秦皇岛 32-6 作业公司总经理赵德喜介绍,作为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秦皇岛 32-6 智能油田(一期)项目于 2020 年 7 月正式启动,次年 10 月全面建成投用,实现了安全、油藏、注采及设备设施的智能化管理以及远程操控管理,全面助力增储上产和降本增效。
油气资源关乎我国能源基础,国企作为稳产保供主力军更需发挥压舱石作用。2020 年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