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经济参考报/2024 年/4 月/3 日/第 001 版
新一轮国企改革进入关键年
优化布局与精准考核“ 共振”
记者 王璐 实习生 裴桐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遴选确定首批启航企业、深化精准考核⋯⋯今年是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近日相关部门接连部署,释放出改革全力攻坚的信号,相关重点任务获得明确。其中,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全面推开备受关注,多家上市公司近期也披露加强市值管理的相关计划。业内人士认为,做好市值管理首先是强化企业内在价值,深化精准考核将与优化产业布局同频共振。
切实发挥中央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
支撑作用,是本轮改革的特点,也是工作重点。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2024 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下称“ 会议”)提出,强化统筹谋划、优化配置资源,指导中央企业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激发科技人员能动性,提高科技成果研发效率和质量,使更多科技创新者在创新中受益。
根据目标,到 2025 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 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国务院国资委近日遴选确定了首批启航企业。据介绍,这些企业多数成立于 3 年以内,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企业核心技术骨干平均年龄 35 岁左右。
各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也跑出“ 加速度”。例如,河南省国资委表示,今年将积极布局新赛道,打造 1 家世界一流企业、3 家国内一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10 家战略领军企业。实施创新领跑行动,启动省级科改行动,筛选培育一批具有“ 独门绝技” 的国有创新型企业。上海市国资委表示,下一步将加快科技攻关,动态优化重点领域攻关清单,牵头绘制氢能、汽车芯片等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图谱。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落实这些功能使命类改革任务要找准行动方位,也要
强化考核引导,提高内生动力。
会议提出,深化精准考核,树立更加鲜明的价值创造导向,深入推进“ 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对原创性技术、基础性技术等研究开展中长周期考核激励;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