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经济参考报/2024 年/4 月/29 日/第 002 版要闻
国企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 国资委圈定四大重点
灵活运用并购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记者 王璐
持续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推动重组整合实现要素畅通流动,形神兼备深化市场化机制改革……国务院国资委 4 月 28 日在湖南株洲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现场推进会,圈定下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四大工作重点。
在会上,一系列重组整合加力的信号释放,其中包括:要灵活运用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产业协同、联合攻关等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紧迫的产业更多采取收购兼并等方式快速进入; 积极考虑并推进促进更高水平履行功能使命、 更大范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大战略性、结构性重组;龙头企业要沿着产业链主动谋划推动重组整合。
今年是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要确保年底前完成 70%以上主体任务。
国务院国资委X委委员、副主任王宏志在会上表示,各中央企业、各地要按照中央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要求,重新审视、调整优化改革组织推进的方法路径和具体措施,全力以赴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新成效。
首要重点任务是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
此次会议强调,要对基础研究、前瞻性颠覆性研究,建立中长周期考核和差异化支持制度。要以鲜明的导向加大对创新骨干人员的激励力度,把工资总额增量优先用于作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科研团队工资总额实行单列,探索开展溯源反哺式利益分享,尽快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扩面。
“国有企业要带头优先使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自主创新成果,积极提供应用场景、试用环境。 ” 王宏志称,目前,至少有 66 家中央企业建立了“三首”采购绿色通道,还未建立的企业要加快建立,做到畅通管用。
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
一方面,集聚优势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通过盘活低效无效资产、闲置土地等方式,腾挪出资源空间。要用好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