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六盘水日报/2022 年/8 月/18 日/第 005 版要闻
风雨兼程四十载 初心如磐谱华章
——六盘水市人大设立常委会 40 周年综述
施仁轩
2022 年,是六盘水市人大设立常委会的第 40 个年头。
40 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但对六盘水来说,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这里落地生根到萌蘖发芽,含苞吐蕊到硕果盈枝的 40 年。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40 年来,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X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扣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重大事项的讨论决定、重大议题的审议监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了地方政府和司法机关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障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助推了六盘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0 年来,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为民履职、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书写下全过程人民民主“ 六盘水实践” 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根,新起点上的出发
1982 年 9 月 1 日,X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邓小平在开幕词中响亮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年的年尾,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要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将时钟从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往前拨几个月,1982 年 4 月 15 日,水城特区政府礼堂内,随着时任中共六盘水市委第一书记李超同志“ 六盘水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的话音落下,会场内顿时掌声激荡。
在“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新的形势下,经过 1 年多的筹备,建市第 4 年的六盘水,全市人民迎来了ZZ生活中重中之重的盛事喜事——六盘水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
为期 8 天的会议,来自工人、农民、干部、军队、知识分子等各条战线共 271 名人大代表齐聚一堂,热烈讨论、充分酝酿,切实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表决通过《六盘水市革命委员会工作报告》 ,选举产生六盘水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班子及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自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种子在这座新生城市深深扎根,只待破土而出。
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设立之初, 机构只有 5 个, 办公用房只有 4 间, 机关工作程序借鉴市委、市政府⋯⋯一切都是“ 摸着石头过河”。
彼时,国家全面改革,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各方面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人大工作也不例外。
“ 一届搭建班子,二届逐步建立,三届逐步完善,四届步入正轨”。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黄明露口中“ 搭班子开展工作” 的市人大一届常委会,也在X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召开常委会会议 30 次;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337 名;办理包括“ 关于六枝特区城区饮水问题议案” 在内的议案、建议、批评、意见 761 件;组织全市各族人民学习、讨论宪法修改草案;设置财经、法律、教科文卫、民族、城乡建设、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在区、
第 1 页 共 6 页

镇一级配备人大工作联络员,并建立代表组织和活动制度⋯⋯
各项工作于摸索中稳步推进,为后续数届市人大常委会更好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
有力地推进我市各项改革、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开好了头、起好了调。
吐蕊,新世纪阔步向前
时间指向 2001 年,世纪交替之年和六盘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启动之年刚刚过去,市人大四届常委会步入了履职的最后一年。
经过 4 届的摸索、奋进,21 世纪伊始,市人大常委会把促进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首要职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项工作阔步向前。
首位推进,坚持法律监督常抓不懈。监督宪法和法律在地方的实施,是宪法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权。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法律监督放在工作首位, 坚持不懈抓好法律常识教育普及。特别是随着各项行政专业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常委会将重要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列入议题进行审议,先后对农业法、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地方组织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近百部法律法规和决定的执行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监督,保证了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在六盘水的遵守和执行,强化了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有效促进了依法治市。
扛起责任,高标准助力环境保护。六盘水被誉为“ 江南煤都”,然而,作为煤炭资源大市,早年却因生产工艺落后、发展方式粗放等原因,在资源开发中给本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影响。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市人大常委会切实扛起责任,连续数年将“ 环境与资源保护”“ 可持续发展” 写进工作报告,从我市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各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市四届人大常委会以来,连续 5 年开展六盘水环保世纪行活动,依法取缔无证小煤矿、小土焦、小土锌、小冶炼,审议了《六盘水市机动车辆排气污染防治实施办法(试行) 》 ,作出了《关于认真执行〈城市绿化条例〉加强城市绿化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市中心区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关于防治拖长江、水城河、三岔河污染的决定》等决定,为我市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注重实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护航。为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人大常委会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每年两次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规范市本级预算的编制和审批程序,制定《预算审批监督暂行办法》 ,强化了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 加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项的审议。 仅市四届人大常委会期间,就围绕全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农业、工业、非公有制经济、环境与资源保护等 60 个专题工作报告。审议议题前,还常态化开展调研,由各专门委员会提出初审意见,提高了常委会对每项议题审议的质量。此外,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期间,建立了审议意见的通报跟踪监督和办理情况的反馈制度;在市四届人大常委会期间,结合实际作出了关于审议决定重大事项的决定,对重大事项进一步进行了界定,监督实效不断提高。
突出重点,夯实农业地位发展农村经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市二届人大常委会以来,农业和农村工作一直被作为常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农业、林业、水利、土地管理、粮食、乡镇企业、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等工作情况汇报,促进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从政策、资金、科技、服务各方面向农村倾斜,深入农村检查指导、视察调研,巩固和加强了我市农业基础地位,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完善机制,人事任免逐步程序化规范化。任免干部是地方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市人大常委会在坚持X管干部原则并努力实现X委主张的前提下,按照干部“ 四化” 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二届至四届期间,依法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300 余人,依法免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约 160 人。先后制定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暂行办法,建立健全任前审查、法律知识考试、供职报告和任后监督制度,人事任免工作逐渐程序化、规范化。
开花,新亮点可圈可点
十一年光阴荏苒,2012 年,X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
第 2 页 共 6 页

标。同年 2 月召开的六盘水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写道,六盘水经济社会步入了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轨道。此时的中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呈现出发展势头强劲、社会经济欣欣向荣的局面。
与之相应的,辛勤耕耘的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也开出了绚丽花朵,呈现出新的亮
点。
依法治市有新亮点。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抓住关键环节,不断总结探索,持续推进依法治市进程。除听取和审议“ 四五”“ 五五” 普法情况,促进各阶段普法工作顺利完成外,市六届人大常委会期间更是率先在全省作出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要求有关机关建立相应的制度,建立和完善诉讼监督机制,诉讼监督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监督工作有新亮点。除一如既往地强化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督、民生问题的监督、社会事业发展的监督、司法监督、信访监督等外,市人大常委会着重加强了对“ 一府两院” 工作的监督力度。从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开始,对“ 一府两院” 工作报告实行表决制,表决未通过的,要求及时整改,并重新提请审议。此举有效增强了“ 一府两院” 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力促进了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人事任免有新亮点。市五届人大常委会期间,修订完善了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办法,并作出《关于“ 一府两院” 工作人员述职述廉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 一府两院” 工作人员述职述廉的意见》 ,对所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做好任后跟踪监督,开展述职评议,有效提高了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人大意识、法律意识和公仆意识,助推了廉政建设。
代表履职有新亮点。市五届、六届人大常委会期间,修订了《六盘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联系市人大代表工作办法》 ,认真组织代表和代表小组开展活动。以述职评议为突破口,加强了选民对人大代表的监督。在五个乡镇开展人大代表“ 三带头”“ 五个一” 活动试点工作,促进了代表积极发挥作用;修订了《关于办理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程序的规定》 ,并在加强综合分析、 实行统一交办和建议公开上网的基础上, 抓住代表反映比较集中的突出问题,由主任会议重点督办和所提建议代表参与跟踪督办,推动一批涉及玉马公路建设、玉舍水库水环境保护等在内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代表建议解决率、满意率逐年上升。
硕果,新时代踔厉奋发
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对贵州发展特别关心支持,两次出台支持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为贵州带来了重大红利、注入了强大动力。10 年间,贵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初步走出了一条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齐守、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同抓、发展和民生两个成果共要的新路,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发生翻天覆地巨变。
乘着“ 黄金十年” 东风的六盘水,发生了许多大事、喜事,包括人大工作在内的各项事业硕果累累,其中最瞩目的,无疑要数立法、监督、代表和自身建设。
立法工作“ 从零到有”“ 从有到好” ——
立法权是宪法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自六盘水获批地方立法权后,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原则,立足实际开展调研,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向社会各方面征集地方立法和建议 103 条。在此基础上,于 2016 年 6 月 24 日正式颁布实施《六盘水市地方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