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资 料+ :114]
[【更多资料+:114】]
中山日报/2023 年/2 月/13 日/第 002 版要闻
中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23 年 2 月 7 日在中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欧阳贵有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22 年,是本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开局起步之年。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 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在省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指导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市委对人大提出的工作要求,围绕“ ZZ坚定、民主集中、团结协作、勤政廉洁” 加强班子建设,聚焦“ 工改” 和水污染治理“ 两大攻坚战” 作决定提议案,聚焦工业用地保护启动立法程序,聚焦全市重点工程开展全过程监督,聚焦深中一体化系列课题开展专题调研,聚焦人民群众呼声开通“ 香山号” 人大代表直通车,聚焦广大企业家诉求设立中山企业家日,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深入推进。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X的二十大召开之后,坚持把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ZZ任务,常态化开展研学,全面加强理论武装。坚持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市人大常委会X组坚持以上率下,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紧扣中山高质量发展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联系实际学。X组会议“ 第一议题” 制度、X支部“ 三会一课” 制度、代表培训“ 第一课程” 制度全面落实,X组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会学习 25 次。坚持在全面把握上下功夫。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全面把握新时代 10 年伟大变革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全面把握X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坚持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在谋划中山人大工作中准确调整工作思路,作出正确工作决策,革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提升决策部署和抓工作落实的水平能力。
二是落实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有效。为了全面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 3 月召开了市委人大工作会议, 市委印发了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十八条措施》 ,市人大常委会全力抓好贯彻落实。全面加强X对人大工作领导的机制不断健全。市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坚持把人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总体布局,全年 8 次专题听取和研究人大工作。市人大常委会X组坚持把X的领导贯穿到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全年 32 次专题向市委请示报告工作。基层人大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各镇街X(工)委相继召开X委人大工作会议,出台配套措施,细化落实方案,支持和保障人大依法履职。各镇依法召开年初年中两次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审议镇政府工作报告,常态化开展代表联络服务群众活动。首次把人大工作纳入全市X政年度绩效考核。市人大常委会X组统筹组织对市直部门和各镇街进行集中评议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全市X政年度绩效考核总分。
三是监督落实“ 工改” 决定和水污染治理议案初见成效。年初,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中山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水污染治理的议案》 。市人大常委会把决定和议案的监督落实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组织四级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活
第 1 页 共 6 页
[更多资料+微 信:114]
动。4 月和 11 月,先后组织四级人大代表 1700 多人开展集中视察,两次组织视察小组 37 个,覆盖 23 个镇街 148 个视察点,召开座谈会 29 场,代表提出有关“ 工改” 问题 121 个、意见建议 136条,有关水污染治理问题 83 个、意见建议 50 条,形成 2 份总报告和 27 份子报告。积极探索开展常态化专项工作监督。市人大常委会 7 月成立了“ 工改” 及水污染治理工作专项监督检查组,坚持每月围绕 1 个主题,深入镇街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形成专项报告 4 份。召开专项工作报告会。
11 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落实“ 工改” 决定和水污染治理议案的专项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专项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勇于直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较好地发挥了人大代表跟踪问效的作用。
四是人大主导立法的作用和水平明显提升。发挥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是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对人大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主导立法进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立法规划编制中发挥主导作用。市人大常委会X组确定五年立法规划项目四类 15 件,其中经济领域类 4 件,新兴领域类 2 件,城市管理与生态保护类 5 件,民生领域类 3件;确定年度立法计划,全年推动立法项目 9 件(含继续审议 2 件) ,其中市人大常委会主导起草的项目 3 件、深入指导起草的 4 件。形成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和规定 3 件。在法规案起草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坚持“ 小切口、真管用、有特色” 的立法原则,聚焦高质量发展,主导制定《中山市工业用地保护管理规定草案》 《中山市促进市属国有资本向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基础设施集中的决定草案》 ,指导起草《中山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草案》《中山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草案》《中山市产业园区发展促进条例草案》 。聚焦绿色共享发展,推动起草《中山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草案》《中山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草案》 。在法规草案审议修改中发挥主导作用。为巩固和提升中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市人大常委会历经 2 年 11 稿修改论证并三审通过《中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为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围绕进一步打造中山慈善文化品牌,市人大常委会历经 2 年 16 稿修改论证并三审通过《中山市慈善万人行促进条例》 。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中发挥主导作用。坚持按照有利于中山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工作制度机制创新、有利于保障法制统一和促进部门协同的原则,抓好做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全年对 105 件规范性文件开展审查,其中对“ 一府两院” 报备的 31 件开展主动审查,对涉及营商环境和“ 工改” 的 72 件开展专项审查,对有相关问题的 8 件提出审查意见并推动落实整改。
五是法治化营商环境七项举措落地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是去年中山改革“ 头号工程”。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出台《支持服务优化一流营商环境七条措施》 。启动《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提前介入、深入指导法规案的起草工作,勇于破解全市营商环境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增设基层立法联系点。5 月增设 14 个立法联系点,其中企业和行业协会就占 13 个。目前,全市共有基层立法联系点达 25 个,布局结构得到优化。完成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性文件专项审查。专项审查 15 件,对 2 件存在“ 自我加码” 等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修改完善。发挥人大代表在支持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作用。聘任 36 名企业界人大代表担任市营商环境监督员,收集意见建议 34 条。10 月 13 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作出决定,确定每年 11 月 1 日为“ 中山企业家日”。开展市属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专项调研。深入市国资委以及中汇、交通、城建、兴中等 4 个国有企业开展调研,完成《关于促进市属国有资本向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基础设施集中的决定(草案) 》的起草工作。牵头建立自然资源、环保、规划等部门协调机制。先后召集市镇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推动解决小榄镇有关企业河岸线内建筑物清退和三角镇化工园区有关企业改造达标等政策法规执行不一问题。推动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审议了市“ 法检两院” 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报告,对市相关部门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开展了跟踪问效。
六是开展专项调研视察的监督问效机制基本建立。专项调研、专题视察、执法检查是履行人
大监督的主要方式。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健全监督问效机制。建立专项监
第 2 页 共 6 页
督统筹机制。加强组织统筹、事项统筹和力量统筹,年度规划的 26 项监督工作均有方案、有责任领导、有时间安排、有汇报交流。建立重大监督联动机制。聚焦落实“ 工改” 决定、水污染治理议案和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等重大监督议题,采取市镇联动、同频共振的方式,组织全国、省、市、镇四级人大代表集中开展主题视察活动;聚焦环五桂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采取跨工委联合调研监督的方式,组织相关专业人大代表集中开展专题视察调研;聚焦财政预算审查,市人大常委会与纪检监察、审计、宣传等联动配合,优势互补,形成监督叠加效应;聚焦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在对《村务公开条例》等开展执法检查的基础上,采取省市联动开展执法检查的方式,深入开展省《环境保护条例》《城市绿化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汛防旱防风条例》《实施〈文物保护法〉办法》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等执法检查,形成执法检查报告呈报省人大常委会。健全专项工作报告机制。在经济领域,听取审议计划和预算上半年执行、预算调整和年度决算、审计工作等情况报告;在生态规划领域,听取审议中山市国土空间规划(2035) 、2021 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等情况报告;在社会事业领域,听取审议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游戏游艺产业提质升级、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利用、基层社会治理等情况报告。全年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43 项,召开专项工作报告会听取市政府专项报告 2 项,召开各类调研座谈会听取“ 一府一委两院” 及各部门、各镇街专项工作汇报 100 多项。严格执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全年开展专项督办 33 项,作出评估意见报告 10 项,促进监督工作实现闭环。
七是“ 香山号” 人大代表联络服务站和直通车的桥梁作用初步实现。为了进一步加强代表工
作能力建设,着力破解闭会期间代表作用发挥不充分问题,密切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人大代
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市人大常委会全力
打造“ 香山号” 人大代表联络服务站和直通车平台。全面推动“ 站车一体化” 建设。按照方便代
表联系群众、方便群众找到代表、方便代表参加活动的原则,在市人大机关组建代表联络服务中
心,在镇街健全代表联络服务站,依托村(社区)X群服务中心统筹建设代表联络服务点,目前
建成 1 个中心、23 个站和 129 个点。去年 3 月底,成功开通“ 香山号” 人大代表直通车,代表所
收集的意见建议,搭上直通车,实现由点到中心、由中心到点的双向贯通,代表与选区、选民的
左右联通,直通车与联络服务站点的线上线下互通。发挥联络服务站点和直通车的“ 四个平台”[更多资料+ : 114]
作用。发挥学习宣传平台作用,设立“ 香山号” 人大讲堂,集中开展初任培训、专题培训、X的
二十大精神学习培训等,全年共有代表 1317 人次参加学习。发挥联系服务平台作用,组织代表
“ 进选区、进企业、进站点”,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密切联系群众。全年进站点活动代表 1800 多
人次,接待选民群众 5000 多人次,收集群众意见 900 余件,解决 880 件。发挥履职工作平台作
用,通过直通车收到代表建议 214 件,形成专报 4 件、专函 125 件、专复 23 件、专告 51 件,实
现闭会期间代表建议快收、快交、快办、快复。发挥监督管理平台作用,组织全国、省、市三级
人大代表共 220 人次参加市政府有关部门、监委、法院、检察院等组织的有关活动,全过程跟踪
检查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作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的执行。规范代表履职管理,制定“ 香山号” 运行
6 项制度,将代表提出建议的质效作为履职评价的重要依据。
八是市镇人大“ 四个机关” 建设不断进步。紧紧围绕市委“ 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 工作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努力打造让X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ZZ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