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大同日报/2023 年/3 月/17 日/第 003 版要闻
凝心聚力促发展 依法履职谱新篇
——市人大常委会 2022 年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郑苗苗
踔厉奋发又一载,勇毅前行开新局;匠心履职重实效,春华秋实硕果丰。
2022 年,是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履职开局之年。回眸过去一年,有奋进之志、担当之责、履职之行,也有创造之力、工作之果,更有人民之赞。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向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倡议,开展“ 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主题活动;开展区域协同立法,主动对接忻州市、朔州市人大常委会,主导起草并审议通过大同市桑干河、大清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两部条例;围绕全市农业八大特色产业发展,组织代表进工厂车间、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助推“ 大同黄花” 等品牌叫响做优;完善发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形成“ 群众提、代表点、政府办、人大督” 的实践模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回首这一年,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奋进的姿态、坚实的步履依旧清晰。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 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 总目标和全市发展大局,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开新局、谱新篇、展新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画好了最大同心圆,书写了优秀新答卷。
坚持X的领导 强化ZZ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X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市人大常委会牢牢坚守X的领导这一“ 圆心”,把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 嵌入依法履职全过程,在坚持X的领导、把握正确ZZ方向上始终坚定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一年来,坚持以X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把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ZZ任务,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及中央、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有机结合、一体贯彻,不断提高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一年来,坚决贯彻市委部署,始终在市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依法推进人大工作,始终与市委同心同向、同步同力。配合市委出台《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 ,推动X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99人次,在全省率先作出《关于加强和规范检察建议工作的决定》 ,按照法定程序把省委、市委的决策主张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
一年来,切实增强使命担当,不折不扣完成市委交办的创城督导、疫情防控、专题调研等方面重要工作。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及时动员 7500 多名五级人大代表和 500 多名各级人大干部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攻坚战,主任会议成员坚定扛起专班工作重任,并包联重点街道,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体现了担当;各级人大代表和机关干部闻令即行、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构筑全市疫情防控的人大防线。
坚持良法善治 推进市域治理
制定良法,是新时代赋予立法者的神圣使命。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全市发展实际,坚持急用先行,凸显为民理念,制定了《大同市第十六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2022— 2026 年)》 ,提出 25 件立法项目。制定地方性法规 3 件、修改 1 件、废止 1 件,不断夯实我市法治根基。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一年来,着力推进重点领域立法。积极探索“ 小切口” 立法,制定大同市长城保护条例,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修订大同市电动车管理条例,助推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建设;及时废止大同市政务信息公开条例,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优化完善。
一年来,不断拓宽民主立法渠道。完善 6 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聘请专家 20 名,建立立法研究咨询制度,成立人大代表法制专业小组,邀请 28 名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立法工作;组织 132 位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立法论证会、协商会 20 多次,公布条例草案全文,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 42 条,把立法的过程体现为征集民意、汇聚民智的过程。
一年来,全力维护宪法权威。组织开展 7 次宪法宣誓仪式,强化宪法意识,树牢法治观念。深入贯彻市委关于法治大同建设的决策部署,自觉以法治方式履行职责。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依法审查规范性文件 83 件。召开 5 次立法工作新闻发布会,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教育,营造法规实施的良好氛围。
坚持服务大局 促进高质量发展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点对点” 进行调研、“ 小切口” 开展监督,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19 项,开展满意度测评 15 项,检查 8 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8 项,集中视察 2 次,“ 盯” 准问题,“ 督” 出权威,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聚合力、增动力。
一年来,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强监督,强化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