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人民日报/2023 年/3 月/4 日/第 004 版要闻
谱写新时代人大工作新篇章
——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综述
本报记者 王比学
履职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X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X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人大工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坚持X的全面领导,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坚持正确ZZ方向
从民法典编纂,到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再到维护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和法治秩序等,
坚决贯彻落实X中央决策部署,在大事要事上担当尽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X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
五年来,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维护X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最高ZZ原则,紧紧围绕X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把坚持X的全面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坚持正确ZZ方向。
做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坚持X的全面领导,首要的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大工作。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2 年 10 月 26 日,X的二十大闭幕不久,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第一项议程就安排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提出要“ 把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ZZ任务,结合实际、立足职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X中央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成为一项制度化安排。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X组带头加强学习,每次召开X组会议时都将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X中央重要文件精神作为第一项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必修课和基本功,连续五年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
五年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会议、重要立法、重要工作、重大事项等,都及时向X中央请示报告,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在X的领导下进行。紧紧围绕X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做到X和国家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从民法典编纂,到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再到维护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和法治秩序等,
充分体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X的全面领导。
——民法典编纂工作始终在X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习近平总书记曾 3 次主持中央ZZ局常委会会议,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面对香港黑暴行动的不断升级,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出香港国安决定,随后常委会在一个月时间内审议通过香港国安法,又陆续出台了香港第六届立法会继续履职的决定、香港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的决定等。这一系列立法和决定,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证了香港长期稳定繁荣。
人大工作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X的领导坚持得越好,人大工作就越有成效,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优越性就越能得到彰显。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在确保质量前提下加快立法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法律 47 件,修改法律 111 件次,作出法律解释 1 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 52 件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
进发展、保障善治。
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遵循和把握立法规律,
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五年的立法成绩令人欣慰: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法律 47 件,修改法律 111 件次,作出法律解释 1 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 52 件次,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通过宪法修正案,把X带领人民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制定监察法、英雄烈士保护法,修改国旗法、国徽法等宪法相关法,落实宪法规定的授勋、特赦等制度,保证宪法确立的制度、原则、规则得到全面实施。
——提高立法质量,注重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制定专项立法修法计划,更好发挥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牵头起草法律草案的作用,找准在立法选题、评估、论证、立项、协调、起草、征求意见、审议等各个环节的定位,严格把关。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立法修法步伐。
——重点领域立法不断加强,法律体系日益完备。编纂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以“ 法典” 命名的重要法律——民法典。国家安全、卫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重要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相继出台,生态环境、教育科技等重要领域的法律进行了全面修订,网络信息、生物安全等新兴领域立法取得突破。特别是国家安全立法加快完善,“ 1+N+4” 的生态环保法律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涉外领域立法实现新的突破。
——统筹运用立、改、废、释、纂等形式,立法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既有“ 大块头” 立法,立法更有整体性。比如制定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民法典。也有“ 小快灵” 立法,立法更具针对性。比如适应形势对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短短 4 个月就顺利出台并施行的反食品浪费法。
——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立法生动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首次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写入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建立的 32 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实现了 31 个省(区、市)全覆盖,成为接地气、察民意、聚民智、惠民生的国家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