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西安日报/2023 年/7 月/12 日/第 004 版聚焦“ 三个年” 活动 推动高质量发展
直奔市场主体难点痛点询问 紧扣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应答
——西安市人大常委会“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专题询问纪实
记者 朱雪娇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陕西省委就开展“ 营商环境突破年” 活动作出全面部署,西安市委制定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方案,西安市人大常委会把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工作,持续开展监督。近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期间召开联组会议,对“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 应询部门负责人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言简意赅,不要将应询变成全面工作汇报,现在开始询问。” 9 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紧盯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向市营商办、市发改委、市资规局、市住建局、市工信局、市文物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局等 9 个部门发问。
询问现场,问询人直指要害、直奔主题,应询人直面问题、直截了当。整场专题询问监督有
“ 刚性”、回答有“ 干货”,问出了市场主体期盼,“ 询” 到了问题关键,答出了责任承诺。
齐心协力准备:听取一线声音 夯实询问基础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是市场主体生存的依傍。
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持续用力、久久为功。2022 年初,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深入企业察实情、听心声,提出政务服务、生产要素成本、权益保护等 5 个方面 15 个突出问题交市政府整改。2023 年,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 一盘棋” 协同推进的重点工作内容,要求市人大各委员会通力协作,通过立法、监督、代表工作共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这场专题询问,即是合力监督的题中之义。
专题询问,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进行监督的庄严之问。它不是简单的“ 一问一答”,而是“ 一题双考”,既考验着应询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也考验着人大询问有没有准确反映群众的所思所需所盼。为了问出水平、问出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做好问前准备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中,常委会领导面对面倾听人大代表建议,11 位代表直抒胸臆,为优化营商环境把脉开方。市人大财经委根据常委会年度监督计划,制定了专题询问工作方案,围绕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核心条款,确定监督重点,多次赴市政府相关部门、项目建设现场和工业园区全面了解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市人大常委会代联委开展“ 倾听市场主体心声 助推优化营商环境” 主题活动,邀请专家解读条例,召开企业界代表座谈会,在全市、区县、镇人大代表中征集优化营商环境的难点问题。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开展涉及营商环境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专项审查和清理工作,收集、检查、疏通政策堵点。
各委员会工作同部署、齐发力,打出立法、监督、代表工作“ 组合拳”,为的就是让专题询问更加客观、真实地体现民情、反映民意。从多方征集的意见、建议、问题中抽丝剥茧,共归纳为 9 个方面 26 项需要询问的事项。历时半年,这一场精心准备的营商环境大考拉开了帷幕。
聚焦政策落地:找准问题症结 当好企业“ 娘家人”
“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对助企纾困政策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的期盼很高,市场主体对助企纾困政策的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直达快享还不够。怎样能让政策
全面解读,精准直达,有效落实?”
面对王武平委员的问题,市营商办主任王建东诚恳作答: “ 这个问题的确存在,市场主体对助企纾困政策的知晓率不高,在实际落地中仍存在‘ 温差’ 。主要的症结在于制定政策时,没有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后续宣传不到位、跟踪问效的力度不够、政策兑现的渠道和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畅通。”
“ 为了更好地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米,市营商办将充分调研市场主体所需所盼,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在落地过程中注重精准推送,深化政策兑现和落实。市营商办将虚心听取建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