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人民代表报/2023 年/7 月/1 日/第 002 版新闻· 综合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浙江省衢州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发力助推民族乡村振兴综述
本报通讯员 王青阳 周琴斐
近日,浙江省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启动监督程序,就 2022 年《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跟踪检查。这是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发力推进民族乡村振兴的又一举措。
衢州市有 1 个畲族民族乡、49 个民族村,少数民族人口 6.7 万人,是浙江省民族工作重点地区之一。 近年来,衢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持续加大监督力度,推进全市民族乡村振兴。民族乡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打好组合拳
以法治力量助推民族乡村振兴
衢州市人大常委会采取代表视察、议案建议办理、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对各级政府落实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持续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单设民宗侨外工委,围绕《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贯彻落实、民族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村寨建设、民族乡村诗画风光带建设、民族乡村振兴及示范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主题,连续 7 年把民族乡村发展的议题列入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计划。
2022 年,衢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共同富裕进程” ,针对推进民族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两次监督:在全省率先开展《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18 个市级部门、全市 6 个县(市)区人大联合行动;9 月,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有关情况报告,提出审议意见,为巩固拓展民族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开良方” ,从法治层面推动民族乡村振兴。当年 11 月,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主任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全市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情况的报告,抓住“ 示范建设” 这个重点环节发力,进一步助推民族乡村振兴。
找准发力点
聚各方合力促进民族乡村振兴
衢州市人大常委会秉承“ 难点就是着力点、难题就是突破口” 的理念,每年都对代表议案建议
中涉及民族工作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找准推进民族乡村振兴亟待破解的难题,并着力突破——
强化规划引领。以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督促市县两级政府把民族乡村振兴纳入“ 十四五” 发展规划,进行年度综合考核。协调市民宗局、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以 “ 一乡两带十村” 为核心的全市民族乡村振兴规划(即以龙游县沐尘畲族乡为“ 凤头” ,以龙游县沐尘乡-溪口镇共富示范带、衢江区举村乡“ 千年畲乡· 农夫小镇” 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带为“ 双翼” ,以柯城区上门村、衢江区西坑村、龙游县浦山村、开化县树范村等
10 个发展潜力大的重点民族村为“ 凤尾” ),把“ 衢州有礼” 诗画风光带建设、未来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等中心工作全面融入民族乡村建设,形成推动民族乡村这只“ 凤凰”展翅腾飞的强大合力,全面推动民族乡村加快发展。
催生扶持政策。促成市政府于 2018 年出台《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民族乡村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 220 万元民族乡村振兴事业建设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