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扬州日报/2023 年/5 月/26 日/第 004 版专版
书写民主法治建设的奋进答卷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40 年光辉历程回顾
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40 年栉风沐雨,40 年春华秋实。1983 年 5 月 8 日至 14 日,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并选举产生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至今已经走过了 40 年的光辉历程。
40 年来,历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传承接力、砥砺奋进,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切,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不断丰富和拓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扬州的生动实践,写就了我市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篇章。
讲ZZ 顾大局
“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X领导”“ 加强X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2021 年 10 月,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次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历史经验、作出重大部署时,都强调X的领导对于做好人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回望历史,40 年前,正是在中共扬州市委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召开了实行市管县体制后的扬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我市民主法治建设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深刻诠释了X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中共扬州市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不断加强和改善X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先后 9 次召开人大工作会议,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为做好每一时期的人大工作定向领航、指引方向,支持和保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行权。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坚持X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最高ZZ原则。40 年来,历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把牢ZZ方向、站稳ZZ立场、坚持ZZ原则,始终在X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确保人大工作沿着正确ZZ方向向前发展。
ZZ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坚持不懈用X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是贯穿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的鲜明主题,更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X的领导的具体体现。
以X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些年为例: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 第一议题” 列入市人大常委会X组学习计划;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在学深悟透中筑牢人大工作的思想ZZ根基;第一时间传达学习X的二十大精神,在全省人大系统率先作出《关于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决议》⋯⋯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和指导人大工作,已然成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 X组建立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每年至少向市委作一次全面工作报告。”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X组工作规则的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严格执行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的具体办法》,明确 27 项必须请示报告的重大事项、重要工作,有力保证请示报告制度在人大工作中落细落实。
每年向市委报告X组工作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和议题安排计划报请市委审定转发,工作规划、立法规划、立法计划报请市委批准⋯⋯这些制度性安排成为市人大常委会X组旗帜鲜明讲ZZ,在人大工作中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的生动写照。
紧紧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干好“ 十件大事”、建设“ 三个名城” 等每个历史时期全市经
第 1 页 共 5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济社会发展大局,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聚焦聚力履职行权、担当作为,推动X委重大工作部署落地见效,切实做到X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具体地、现实地把坚持X的领导落实在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立良法 促善治
“ 千年城庆,一份厚礼;千钧之重,力分三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15 年 7 月 31 日,注定是一个载入法治扬州建设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扬州成为全省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城市之一。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首任主任朱宏翔当时用“ 三个千”,表达了内心的喜悦与激动、肩上的责任与担当。以法治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扬州人民的法治夙愿得以实现。
获批立法权后,地方立法从何处破题?市人大常委会研究确定《扬州古城保护条例》和《扬州市河道管理条例》为首批实体性法规项目。古城保护条例既保护“ 地上” 的明清历史城区,又将保护重点在“ 地下” 的古城遗址区纳入保护范围。河道管理条例确立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将全面落实“ 河长制” 以法规形式固化。2 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法规回应实际需求、彰显地方特色,为开启地方立法新征程提供了示范样本。
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制定出台公园条例、农贸市场管理条例、住宅物业管理条例、旅游促进条例、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市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条例、城市书房条例;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制定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围绕历史文化保护,制定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数年间,14 部实体性法规,记录着市人大常委会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铿锵步伐。
公园条例是国内较早的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立法,适用范围确定为开放式免费公园,在全国属于首例,并以条例施行为契机开展“ 人民满意公园” 评选,近 38 万人次参与,评出 1 个“ 公园体系建设示范公园” 和 40 个“ 人民满意公园”;非遗保护条例“ 有几条规定几条”,是我市首部不设章节的地方性法规;城市书房条例是全国首部以城市书房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其出台入选年度全省市县人大“ 十大新闻”;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开协同立法之先河⋯ ⋯ 以工匠精神打造立法精品,提高立法的创制性和精细化水平,确保地方性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成为市人大常委会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
2022 年 7 月 29 日下午,在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广陵区人大汶河街道工委,一场围绕立法规划、立法计划征求意见的“ 民主法治大家谈” 活动热闹非凡,社区居民、“ 小巷总理”、人民警察、社会工作者等畅所欲言,现场提出的 30 余件立法建议不同程度得到吸纳转化。立法“ 直通车” 开到群众“ 家门口”,让立法更接地气、更顺民意。
今年 4 月 19 日,向立法建议被采纳的市民杨文祥颁发 001 号《立法建议采纳证书》 ,建立立法建议采纳反馈机制,鼓励广大市民群众关心支持立法、积极参与立法。
“ 注重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 连心桥’ 作用、地方立法研究中心专业优势、立法咨询专家组‘ 智囊团’ 作用、立法征集意见平台‘ 直通车’ 作用”,这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民主立法、开门立法工作机制,被写进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的《在地方立法中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见》 。
2022 年 11 月 22 日,市人大常委会首个五年立法规划正式出炉,确定产业科创促进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 43 件立法项目。迈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扬州地方立法重整行装再出发。
作决议 助发展
回首 40 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历程中,以出台决议决定的形式彰显人大担当的例子不在少数,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管理、保障改善民生⋯⋯当仁不让成为决议的高频词。
“ 绿杨城郭是扬州。” 生态是扬州城市的底色和特质,也是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聚焦点。
第 2 页 共 5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早在 2007 年 9 月,市人大常委会就作出《关于建立城市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的决议》 ,在全国首开以决议保护城市永久性绿地先河,分期分批确定永久性绿地保护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坚持不懈依法“ 还绿于民”。
“ 七河八岛” 区域是中国古代治淮的重要水工遗存,是扬州城市重要的生态中心。2013 年,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关于切实加强“ 七河八岛”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决议》,明确提出“ 四控一禁”(控制廊道宽度、建筑高度、开发强度、污染排放,禁止违法建设)要求,为保护扬州城市的“ 肾” 和“ 肺” 划出底线和红线。
顺应人民群众对“ 碧水蓝天” 的殷切期盼,2015 年,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切实加强水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决议》,提出“ 治水治气” 20 条实打实、硬碰硬的举措,明确了量化硬指标和具体时间表。
以人大决议方式护航城市建设管理,市人大常委会铆足了劲、下足了功夫。
上世纪九十年代,市人大常委会以审议意见书形式,就瘦西湖周边建筑定下“ 放气球” 限高的规矩,几十年如一日守护“ 没有视觉污染” 的景区天际线,成为全国城市空间保护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