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闽北日报/2023 年/9 月/27 日/第 003 版理论· 探索
以法护绿 绘就更加美好的生态画卷
南平市人大常委会
南平山川如画、钟灵毓秀,是“ 双世遗” 和国家公园所在地。作为闽江源头、清新福建的绿色屏障,南平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必须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ZZ责任,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好生态文明建设“ 优等生” 和“ 两山” 转化的“ 先行者”。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叮嘱南平“ 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闽江上游的植被保护和生态林建设”。2021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指出:“ 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南平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立法放在突出位置,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在奋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地中展现人大作为、贡献法治力量。2016 年至今,共制定、修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规 7 件,正在审议、起草 3 件,现行 13 件法规均有涉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定,多个立法全国首创,生态立法成为南平响亮招牌。
坚持同心同向同行。生态环境是关系X的使命宗旨的重大ZZ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法律法规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立规矩、定方向、划边界的基础性作用。要做好生态立法工作, 首先必须始终坚持X的领导, 确保正确ZZ方向。 一直以来, 我们胸怀 “ 国之大者”,锚定市委提出的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目标,聚焦“ 护绿、扩绿、转绿”,以立法形式,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进美丽南平建设。宏观层面,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作出《关于动员全市人民全方位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新篇章的决议》 ,统筹生态强市、绿色富民的立法需求,科学编制立法规划计划,加快建设系统完备的保护制度,切实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指数和高品质生活的幸福指数。中观层面,认真落实“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部署安排,紧紧围绕省委“ 三争” 行动和市委“ 五增” 目标,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加强制度供给和创新,及时回应现实突出问题、转化实际可行做法,有效服务中心大局。微观层面,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每项法规在审议通过前都向市委作专题请示汇报,既报告结果,又报告过程,有效化解重大立法争议,有序推进重点立法项目,确保立法跟得上趟、承得住重。
坚持全域全程全链。 生态系统内各生态环境要素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而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这就要求,生态立法必须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气味扰民、噪声污染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施行一事一法,填补上位法和政策空白点、盲点,引领和保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比如,采取“ 百千万” 行动推进专项立法,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保护百处水源点,制定河岸生态地保护规定守护千里河岸带,制定城市绿地管理办法呵护万顷绿地网,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