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丹东日报/2023 年/8 月/14 日/第 002 版要闻
创新监督形式 助推乡村振兴
——我市组织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开展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情况监督综述
刘煜 本报记者 景嫒媛
为深入贯彻落实X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 民族团结进步和兴边富民行动的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把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情况,作为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点,以此为抓手,发挥特色村寨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关于“ 深化人大工作质量提升年” 的安排,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要求把开展这项监督工作作为《丹东市人大常委会三级人大联动监督工作实施办法》在监督实践中的一次尝试。既然是一次监督实践的尝试,那么三级人大联动的探索和创新意义非同一般,对组织分工、任务拟定和方法设计的要求非同一般,确保监督质量和监督效果、为今后实施三级联动“ 打样” 的责任非同一般。为此,从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到有关专门委员会,都对做好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他们紧紧围绕如何建立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开展监督的工作机制、如何加强对各级人大在不同阶段工作的协调和统筹、 如何蹚出一条既符合法律规范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大监督工作新路子,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开展对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情况监督的实施方案》,由此拉开了三级人大联动开展监督活动的序幕。
立足人大工作新的实践,把创新的着力点瞄准基层。中央及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都对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出要求。 三级人大联动履行监督职能,正是立足新时代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开展的一次创造性工作。其创新的着力点就在于,突出基层人大在三级人大联动中监督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县级和乡级人大代表植根乡村、植根实际、同人民群众有着最广泛联系的优势,把监督的触角直接延伸到最基层。在这次三级人大联动的监督工作中,东港、凤城、宽甸三个县(市)人大常委会和六个乡(镇)人大主席团,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围绕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这个共同监督主题,扎根基层,各司其职,认真收集整理和反馈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监督工作中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主渠道作用。
统筹三级人大监督职能,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监督合力。三级人大联动开展监督,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与以往常规性的专项工作监督相比,监督主体的组织形式变化了,工作环节增多了,组织协调的难度加大了。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研究确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