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十堰日报/2024 年/1 月/8 日/第 003 版特别报道
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 2023 年工作综述
记者 孟建锦 通讯员 刘江
葳蕤春华满载归,硕果盈枝又一年。
时光不语,数字记载了市人大常委会过去一年的履职足迹: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会议 7 次,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 1 件,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17 项,开展执法检查 7 项、满意度测评 16 项,作出决议决定 3 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108 人次,交办督办代表议案、建议 158 件⋯⋯
一组组数字,与发展相通、与民生相连,“ 人民” 二字贯穿始终,代表智慧闪耀其间。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探索“ 小切口、小快灵”、突出“ 有特色、真管用”,推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首部专门规范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出台。改进监督方式、优化监督流程、延伸监督链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护航经济平稳运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深化法治十堰建设,书写了不负人民重托的履职答卷。聚焦乡村建设“ 六件事”,扎实开展“ 聚力共同缔造· 代表六查” 活动,推动一批“ 民生愿景” 变成“ 幸福实景”。全力督促关于加快城区健康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议案办理工作,让广大市民尽享城市建设发展成果,为“ 山水车城宜居十堰” 精彩蝶变贡献人大力量、展现人大作为。
立法护水更有力度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我市肩负着“ 守护一库碧水永续北送” 的ZZ责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守护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的关键举措。 “ 保水质必须防污染,防污染必须法治化。”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师永学强调,必须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守护“ 一库净水”,加快制定《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 ,切实解决水源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机制不健全、措施不严密、职责不清晰等问题。
先后深入 8 个县市区实地调研、征集意见,召开 8 次座谈会研讨交流,委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论证评估,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 民意直通车” 作用⋯⋯在条例制定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反复修改打磨法规条文,召开三次会议讨论审议条例草案,确保了法规质量。
2023 年 10 月 18 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 ;12 月 1 日,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全票批准该条例;12 月 21 日,条例全文公布,自 2024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 条例重点对农药和化肥减量增效、废旧农膜回收、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秸秆综合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与污水处理等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特别是明确了生态环境等部门对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管职责,强化了养殖户的防治责任,填补了制度空白。 ” 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邓国敏介绍,“ 这部条例必将为我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法治化、 规范化提供有力支撑。”
人大监督更富质效
2023 年 5 月 17 日,郧阳区鲍峡镇集镇水毁污水处理管网修复工程全线完工。至此,曾困扰集镇 2 万多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影响汉江水生态安全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提出该建议的郧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