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南京日报/2024 年/2 月/5 日/第 A01 版
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24 年 1 月 18 日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龙翔
各位代表:
我受南京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23 年主要工作
2023 年是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依法履职、守正创新,为凝心聚力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作出了积极贡献。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共召开常委会会议 9 次,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 7 部,对 2 部法规草案进行一审,集中修改、废止 3 部法规,作出决议、决定 10 项,听取审议市政府、市法院、市检察院专项工作报告以及计划、预算、审计、国资等方面的工作报告 30 项,开展执法检查 1 次,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321 人次,顺利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实现良好开局。
一、坚持以X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ZZ方向
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全市人大工作,全面落实X对人大工作
的领导,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一是以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读书班、X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X课等形式,认真研读必读书目,开展专题研讨,重点学习、积极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切实用X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按照X中央和省市委统一部署,大兴调查研究,围绕事关南京发展和人大工作的 36 个重点课题以及薄弱社区(村)建设,开展专题调研、蹲点调研共计 101 场次,形成了更好发挥人大重要制度载体作用、推进新一轮国有资本布局等重点调研成果。紧盯主题教育期间发现的问题开展检视整改,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完成 1 个专项整治任务、12 个难点问题对账销号,抓好 12 个上下联动整改事项“ 同题共答”,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全市人大工作的扎实成效。
二是以行动自觉不负谆谆嘱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后, 市人大常委会迅速传达学习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召开我市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座谈会,总结履职经验,交流履职感受。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开展全市各级人大代表“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学习实践活动,以“ 答好问卷” 的责任意识、“ 学思践行” 的实际成效,不负总书记对江苏、对南京工作的巨大关怀和殷切希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X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作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对市检察院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开展监督,为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2023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考察调研,就我市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作出重要指示;市人大常委会X组第一时间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调研国电南瑞集团、国科大南京学院等高新技术企业和重大科创平台,进一步加深对“ 四个新” 重大任务的领悟,立足人大职能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位。
第 1 页 共 6 页
三是以坚决态度落实X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市委要求,牵头做好省人大常委会专项督查的迎查工作,推动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文件的贯彻落实;认真对照省人大常委会X组梳理归纳的共性问题,协助市委制定我市整改方案,持续抓好整改落实。坚持X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协助市委召开全市立法工作会议,5 部重要立法项目提请市委常委会审议。常委会X组专题向市委汇报年度工作,就人大工作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 19 次、报告 25 次,将X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坚持X管干部原则,依法通过各项人事任免事项。制定实施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报告履职情况制度,监督任命人员牢记重托、依法履职。
二、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促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把立法工作融入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加快法治供给、提高立
法质量,充分发挥立法对全市改革发展的引领、保障、推动作用。
一是展开新一届立法工作布局。贯彻落实新修改的立法法,加强与上级人大立法规划和计划的衔接,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本届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确定正式立法项目 28 件、立法调研项目 30 件,确保立法工作与X委部署同步调、与改革发展同频率、与治理需求相适应。进一步完善全市立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程序机制,对《南京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修正草案) 》进行一审。更新立法咨询委员会和基层立法联系点,为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选配法律助理,不断提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 的殷切嘱托,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牵动高质量发展的“ 牛鼻子”,全面修改《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 ,聚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基础研究等作出针对性安排, 为加快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提供法治支撑。 修正 《南京市长江桥梁隧道条例》,高效集约利用桥梁隧道资源,服务“ 拥江发展” 战略深入实施。守护中医药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制定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条例,围绕支持金陵医派发展、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法治保障,为南京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的“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 作出积极贡献。筑牢城市运行的安全底板,修改《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南京市燃气管理条例》 ,健全完善守护城市安全的法规制度体系,更好保障全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修改《南京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完善固体废物全类别全过程监管制度,细化一般工业固废污染防治要求,规范学校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管理,为南京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