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法治日报/2024 年/4 月/29 日/第 001 版
以生动实践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
36 国驻华使节参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侧记
本报记者 赵晨熙 本报实习生 郝嘉伟
青砖黛瓦,厚重的色彩描绘着北京城古老的历史;阡陌游廊,宁静的杨树讲述着四合院悠远的故事⋯⋯ 4 月 26 日下午, 当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乡心连心广场内的这处古朴四合院时,被眼前古典之美与文化底蕴的完美结合所深深吸引。
这座四合院目前主要承担南磨房乡人大代表之家和基层立法联络站的功能。今天,这里迎来了 36 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莫桑比克、萨尔瓦多、乌干达、尼加拉瓜等 36 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使节们通过参观基层立法联系点,观摩立法意见征询会,与各级人大代表座谈,近距离感知了中国民主ZZ建设和治理经验。
北京市朝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宏志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70 周年,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提出 5 周年之际,此次交流活动旨在向世界进一步传达中国坚定走中国特色民主ZZ道路的决心并展示成功的实践,进一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
汇民意民智参与国家立法
“ 这个是我们立法联络站的标识,是由中文繁体‘ 法’ 字演化而来的。” 顺着南磨房乡人大主席焦成志手指的方向,驻华使节们的目光纷纷被眼前这个暗金色大字所吸引,不少人将这个“ 法” 字用手机记录下来。
记者注意到,在“ 法” 字的上下两端,各支出两根天线,焦成志解释说,天线寓意在法治的轨道上,基层立法联系点上通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下连立法联络站和居民。
走进整洁又温馨的立法联络站办公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由法律书籍组成的图书墙,共有书籍 500 余册,可供人大代表和居民阅读学习。图书墙前面的长桌,则“ 见证” 了多部法律法规立法意见征询的过程。
据焦成志介绍,南磨房乡立法联络站设立两年来,开展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公司法、金融稳定法等 10 余部法律法规的立法意见征询,共收集来自人大代表、“ 朝阳群众” 等的意见建议 131条,上报给国家立法机关。
“ 通过立法联络站,更多居民群众参与到国家立法中,增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 焦成志说。
南磨房乡立法联络站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立法“ 直通车”,基层立法联系点为表达基层群众立法诉求、汇聚民意民智提供有效渠道、平台和载体,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民有序参与国家立法发挥重要作用。
陈宏志介绍,2021 年 7 月,朝阳区人大常委会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全区 43 个街道(乡)人大代表之家建立了立法联络站,在街乡所属的 292 个社区或选区建立立法信息采集点,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征集民众对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和法律草案的意见建议,积极反映群众立法需求。
截至目前,朝阳区人大常委会共对噪声污染防治法等 22 件次法律草案和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提出意见建议 2300 条,其中,对已通过的 12 部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共提出意见建议 1013 条,107 条得到吸收采纳。
四级代表建言代表法修改
一场关于征求修改代表法意见建议的立法意见征询会在南磨房乡心连心广场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