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大同日报/2024 年/4 月/19 日/第 001 版
大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24 年 3 月 23 日在大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大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谷明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23 年是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实施“ 十四五” 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X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市委推进“ 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 重大战略和“ 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 总目标,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持续增强人大工作实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贡献了人大力量。
一、始终坚持ZZ统领,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方向
作为X领导下的重要ZZ机关,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讲ZZ作为第一要求,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在依法履职中不断提高ZZ判断力、ZZ领悟力、ZZ执行力。
坚持不懈筑牢思想根基。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ZZ任务,常态化落实“ 第一议题” 制度,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全年组织开展X组中心组学习 18 次,用X的创新理论统揽和指导人大工作。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举办读书班 3 期,开展专题学习 5 次,完成 15 项课题调研,实施调研成果转化项目
16 个,办理了拓展黄花大西南销售市场等 7 件民生实事,检视整改问题 16 个,完善工作举措 44项,推动X员干部系统性、全方位地接受了一次ZZ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进一步深化了对“ 两个确立” 决定性意义的认识,做到“ 两个维护” 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加坚定坚决。
毫不动摇强化X的领导。自觉维护X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一年来,向市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重要情况等 36 次,坚决做到市委的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邀请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卢东亮参加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并讲话,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提供了指导、注入了动力。我们自觉在市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依法推进人大工作,2023 年召开人代会 1 次、常委会X组会议 20 次、主任会议 15 次、常委会会议 9 次,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82 名,依照法定程序把市委的决策意图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
凝心聚力服务中心大局。坚持把人大工作放在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聚焦我市“ 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 使命重任,常委会班子成员分别参与市级 9 个课题调研工作,紧跟市委步伐,服务发展大局。制定《大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助力“ 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 的工作方案》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打造工业新优势、推动文旅融合、厚植生态优势等方面,以及学习借鉴湖南康养、广西文博、贵州数字经济等地经验,开展 10 项高质量调研,并向市委报送人大信息 198 条等,受到市委肯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卢东亮先后批示 16 次。作出《关于支持和保障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决定》 ,着力以法治方式保障市委重大战略深入推进。依法审议通过市政府《关于大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 ,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
第 1 页 共 6 页
展现人大担当。
二、始终坚持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持续丰富大同现代化建设法治供给
立法是重要的ZZ活动,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结合全市实际,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制定地方性法规 4 件、修改 1 件,超额完成立法计划任务,不断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大同实践的法治需求。
提升立法质效。积极深化“ 小切口” 立法探索,持续提高我市立法工作质量。认真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法规,制定大同市湿地保护条例,助力美丽大同建设。围绕保护改善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制定大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修订大同市水资源管理条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立足大同文化优势,展示文明成果,促进文化交流,制定大同市促进博物馆发展条例,支持博物馆之城建设。聚焦城市地下空间发展需要,制定大同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条例,以法治方式保障地下空间开发建设。
深化民主立法。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立法工作始终,深入拓展立法意见征求的范围和维度。一年来,常委会坚持和完善X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立法咨询专家智囊作用,组织 281 名人大代表参与立法的起草、修改、调研和审议工作,邀请 37 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代表深度参与,学习借鉴南京、宁波、贵阳、南宁和我省长治市等地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立法工作水平。全年召开立法论证会 5 次、协调会 11 次、协商会 2次,持续扩大立法协商范围。通过大同日报公告、网络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征求立法意见 110余条,充分了解各方关切,精准把握群众诉求,努力使立法更接地气、更加务实管用。
践行法治精神。认真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组织 7 批次宪法宣誓仪式,进一步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宪法理念。认真抓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依法审查规范性文件 13 件(其中市政府 4 件、市人民检察院 1 件,县区 8 件) ,切实维护法治统一。加强立法宣传,召开 5 次法规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宣传解读桑干河和大清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电动车管理等 6 部法规的立法宗旨理念和实践目标,推动形成“ 宣传先导、示范引领、责任落实、指导落地” 的立法后落实机制。制作《为长城穿上法治盔甲》《区域协同立法,保护桑干生态》等 4 部立法专题宣传片,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得到点赞好评,使立法过程转化为普法宣传过程。
三、始终坚持正确有效依法监督,切实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主题,助推高质量发展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任务。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高质量发展所需、群众美好生活所盼,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 21 个,检查 10 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调研 31 项(其中专题调研 6 项),开展集中视察 3 次、专题询问 1 次、满意度测评 19 项,积极推动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强化经济发展监督,助推转型提质增效。听取审议“ 十四五” 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强化计划和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听取审议财政计划和审计工作报告等,依法管好财政资金。制定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五年规划,听取审议国有资产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听取审议关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情况的报告,专题调研服务业恢复情况、外事工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检查省民营经济和市个体私营经济法规实施情况,助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开展清理隐形壁垒规范审批事项调研,推动我市打造优化营商环境“ 升级版”。就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检查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实施情况,作出《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决定》 ,为推动我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强化“ 三农” 工作监督,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专题调研全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工作情况,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助力“ 三农” 驶入新赛道。开展农产品市场销售情况调研,学习考察涪陵榨菜、柳州螺蛳粉等产业发展情况,推动我市打造京津冀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听取审议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视察黄花产业发展情况,推动我市黄花产业做大做强。
第 2 页 共 6 页
强化生态环保监督,助推环境持续向好。听取审议 2022 年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调研全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检查大同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实施情况,推动解决影响我市市容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
强化司法监察监督,助推社会高效治理。听取审议法律顾问制度落实情况的报告,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听取审议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报告,推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听取审议全市公安派出所建设情况的报告,进一步推进公安派出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检查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情况,依法维护侨益,夯实涉侨工作法治基础。认真办理群众信访事项 23 件,助力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强化社会民生监督,助推群众生活品质提升。检查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调研全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进一步促进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听取审议全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报告,就全市医改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推进健康大同建设。听取审议全市康养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并开展集中视察,助力我市打造京津冀区域性养生度假集聚区。检查退役军人保障法实施情况,维护退役军人权益,提高退役军人服务水平。听取审议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情况报告,推动养老服务提档升级、有效供给。跟踪推进市政府 10 件民生实事项目,按期全部完成,不断提升全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始终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不断拓展和深化代表工作
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代表、潜力在代表。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增强为代表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坚持代表主体地位,不断加强代表工作制度机制建设,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做优履职服务。举办 2 期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培训班、2 期市人大代表及机关工作人员履职能力提升班,多措并举强化履职本领。建立联系代表的交流平台,常态化分享优秀代表履职经验,推送代表培训学习、调查研究等履职知识。全年邀请代表 18 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组织代表 656 人次参加立法调研、监督调研、民生实事督办等活动,不断拓展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评选履职优秀市人大代表 35 名,激励代表更好地履职尽责。从各级代表中评选出市级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 10 名、特邀监察员 4 名、政法监督员 7 名等,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各领域、各行业的监督作用。
做深履职平台。坚持建、管、用并举,拓展和深化全市 142 个代表联络站、380 个代表联络点功能,实现人大代表进站履职常态化,累计接待群众 10328 人次,听取意见 3507 条,解决问题 2640 多个,构筑起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监督议事、学法普法、基层治理的全方位、互动式功能矩阵,搭建起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积极打造“ 大道致远、同心联民” 代表联络站工作品牌,圆满承办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会议,省人大常委会给予充分肯定。
做实代表活动。动员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市“ 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 提出高质量建议 120 件 437 条,围绕清理隐性壁垒、规范审批事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有针对性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