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钦州日报/2024 年/5 月/29 日/第 003 版县区头条
心“ 新” 相融 让民情“ 直通车” 更畅达
——钦南区东场镇探索“ 人大代表+N” 机制强化履职为民质效
本报记者 杨青 李俊懋
走进群众心里,一段纠结多年的矛盾得以化解;紧扣民生“ 堵点”,一条“ 断头路” 得以打通便利惠民;“ 办公桌” 搬到群众身边,一个个人大代表成为一线解决“ 急难愁盼” 问题的“ 行家里手” ⋯⋯
近年来,钦南区东场镇人大聚焦群众民生实事,以“ 人大代表+N” 为切入点,探索推行“ 人大代表+司法干警+N” 和“ 人大代表+基层干部” 等联动工作法,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通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做实新时代基层治理“ 自下而上” 和“ 自上而下” 的全篇文章,为东场镇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心“ 新” 相融 一朝化解“ 旧矛盾”
“ 下雨也开, 调解会照常进行!” 5 月 9 日, 暴雨如注, 却阻挡不了东场镇人大代表联动司法、综治、林业、国土等部门人员,用心用情为民调解的脚步。
从早上 9 时到下午 5 时,经过不间断地多元化调解,一段因土地权属而烦扰群众几十年的矛盾终于寻得“ 最优解”。
“ 9 个小时里,多次因没有妥善解决方案出现吵闹现象,尽管如此群众也不愿散去,干部们更不甘就此放弃,就这样颗粒未进,直到把这桩‘ 旧矛盾’ 给解决了才结束调解会!” 回忆当天干群合力调解的情景,东场镇人大主席黄湘依然万分感慨,当看到矛盾双方握手言和的一刻,感觉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这桩“ 说不清,理还乱” 的群众纠纷,是东场镇人大代表于今年 4 月开展日常走访中得知。据悉,关塘村委麦东村民小组 18 户群众的土地被同村村民长期侵占,因项目建设产生的利益分配和土地权属问题导致矛盾纠纷。
“ 这起纠纷起于 1981 年,从一开始牵涉的 8 户群众发展到现在的 18 户群众 87 人,涉及 150多万元的利益分配。 ” 东场镇司法所所长黄满河认为,通过联合人大代表走司法程序进行调解,既能让群众对司法公正持有坚定的信心,又能将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还可为基层治理提供多样化样本,一举多得。
为民初心的共识,很快促成新的工作机制。2023 年,东场镇探索推行“ 人大代表+司法干警
+N” 联动工作法,为基层治理注入“ 新” 力量。
“ 在调解这个纠纷过程中,我们采取‘ 了解实情、收证证据、现场踩界、矛盾调处、跟踪回访’ 二十字工作法,组织人大代表、司法干警和政府职能部门(综治办、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