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通辽日报/2025 年/1 月/19 日/第 001 版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李结实
2018 年 3 月 31 日,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通辽市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自此,我市第一部“ 小切口” 地方性法规正式诞生,标志着我市探索形成了以“ 小快灵” 立法推进“ 法治通辽” 实践探索的新路径。紧随其后,《通辽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通辽市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条例》等一部部地方性法规的出台,体现了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法为民的责任与担当,也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推动立法工作与时代同步伐、与改革同频率、与实践同发展,构建起X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社会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探索出“ 小切口” 创制性立法的新路径,获得了全国人大的认可与肯定,工作做法和典型案例先后被全国人大、自治区人大和市委刊登采纳。
以创制性立法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