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6697

扫描二维码关注“政论文”公众号
2023年9月
上戏“小传统”与中华文化“大传统”
在上海戏剧学院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黄昌勇
(2023年9月6日)
亲爱的2023级新同学,老师们、家长们、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我要代表学校向990位新同学表示祝贺!祝贺你们加入了上戏大家庭,也感谢你们选择上戏作为人生的下一站;感谢大家把青春时代人生最美丽的年华安与上戏风雨同行。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每年这个时节,我们都欢欣鼓舞,举行隆重的仪式,敞开热情的怀抱,欢迎来自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新同学,迎接来自五湖四海、远渡重洋的留学生同学。
990名新同学中,本科生643名,硕士研究生301人,博士生46人,上戏大家庭人丁兴旺,今年的入学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上戏曾经是座小而美的学校。以本科生为例,10年前的2013年,新生是498人,20年前的2003年,340人;30年前的1993年,97人;40年前的1983年,仅仅招收21人。
沧海桑田,今非昔比。上戏的发展是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同步的,也是与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崛起一致的。仔细分析一下,主要的增长是因为戏曲、舞蹈、电影、管理等专业的增加;40年来,我们由原来的华山路50亩土地的校区发展成布局在浦江两岸的四个定位鲜明的校区,由单一的戏剧学科发展为戏剧、戏曲、影视、舞蹈、设计、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艺术大学。
当今世界性的高等艺术院校发展呈现两种不同的局势,一是专业性艺术院校持续引领,二是综合性艺术院校日新月异,但总体上,世界性的艺术院校发展越来越强调综合和交叉,这与知识迭代、学科融合、专业升级、科技发展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上戏的发展无疑也是顺应这样一个时代的潮流。所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上戏给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提供了多元发展的土壤和更多选择的机会,我们要善于与其他专业、学科的同学互相合作、互相切磋、互相交流。
每年毕业季我要代表学校做一个毕结业典礼的发言,开学季要做开学典礼的发言。大家都知道,这两篇稿子是我最最重视的,我自己要一个字一个句子写出来,从构思到成文,绝不比写一篇学术论文容易。
不过今年,我一开始也想走捷径,想请教ChatGPT,我向它下指令,输入了关键词,要它给我写出5000字。结果真是令人大失所望;而且还怎么都写不到5000字。
这几年,元宇宙和ChatGDP、人工智能成为热点,我们必须去拥抱新技术,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技术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它决不能替代人类,尤其是极富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艺术创造,因而,对技术的发展我们要抱着警惕的态度。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类这个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永远有技术不能代替的东西,那就是人性、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如果我们过渡依赖技术,就必然向相反的方向滑落。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斯提出“小传统”和“大传统”的概念,我想借用这两个概念,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上戏的“小传统”和中华文化的“大传统”。
2025年是上戏80建校周年,今天在座在诸位都能躬逢其盛,代代学人薪火相传,构筑了上戏独特的风景,形成上戏的“小传统”。
上戏的小传统,还得追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