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6711

扫描二维码关注“政论文”公众号
2023年9月
中国旅游,时代变迁
在祥源集团年会上的演讲
魏小安
(2023年7月17日)
03时代的变迁
刚才讲的是变迁的时代,说时代的变迁是最新的归纳。
1.几个现象近年来,全国有三个火爆现象。
第一是西安。西安千年古都,但是并没有倚老卖老,而是倚老卖新,老产品中除了兵马俑依然按部就班,华清池基本上已经被《长恨歌》替代了,我前几天住在华清宫酒店,每天早上在园子里转一圈,清清静静几乎没有人,出去的时候看见人开始进来,一到下午人全进来了,三场歌舞,最多的时候是四场。新产品层出不穷,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以沉浸式和场景化构造了新热点,所以整个西安成了一个网红城市,在西安大街上看见小姑娘穿着唐装,觉得很正常,穿唐装的人也觉得自己很正常。
第二个长沙。长沙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索性直接奔着时尚娱乐之城走。原来的基础就是一个市井文化的基础,现在强化了时尚。我到文和友在外面看,进不去,因为要进去里面都是人,我就是看一看,知道怎么回事的,要想在里面吃一餐饭,可以拿票,六个小时之后,什么东西呢?80年代的场景,80年代的生活氛围,什么原因呢?因为80后现在变成主流,他们开始怀旧,所以文和友是一个新怀旧,茶颜悦色只是一个网红打卡,而长沙热闹,构造了又一个网红城市。而且这两个城市都是以老托新,以新拉老。这样一个格局很有意思,可是动不动,我是历史文化名城,我要如何如何,这能行吗?
第三个淄博。不经意间又一个城市火爆,淄博更是舍弃了所有传统概念,靠烧烤出圈,形成一个淄博现象,但是我说这里面有一个淄博经验。一是城市管理突破,放松管制,放开市场,给市民机会;二是城市理念突破,城市为人的存在而存在,而不是为物质存在而存在。因为我们这些年城市化发展,大马路、大广场、大高楼、大绿地,这四个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城市依托着汽车,为了汽车而存在,可是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人的活动空间,这个城市没有人味。所以淄博正好相反,淄博市政府没有传统这套,而且淄博历史上就是一个城市分了五块,不追求中心化;三是城市文化的突破,一个烧烤点亮一座城市,成为独特文化现象,说到底烧烤只是一个引子,根本是温暖和温情,市民对政府也是投桃报李,不需要管制也不需要号召,淄博牌子成为所有人追求,通过一件一件暖心的小事发散出去;四是城市凝聚力提升,所以人人在其中感受温暖,人人给大家温暖,这样的经验可以推而广之。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淄博现象,第一个判断淄博突破中国传统城市管理,这个事大了。现在大家说淄博凉下来了,淄博不是凉下来了,只不过从高峰下来,现在恢复到正常,恢复到正常,怎么说凉下来了?这些看法偏于激烈,热,热的在蒸笼上坐,冷,冷的在冰凌上卧,偏激没有必要。淄博的经验不需要巨额成本,但是需要共情心、同理心,需要从小事做起,这是我们看到三个城市的火爆。
要从产品角度来说,有一堆,呈现出万花筒的现象。
一是长安十二时辰,这是沉浸化、场景化最典型的,如果从城市有机更新这个角度来说,实际现在已经进入第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旧城改造,那是90年代开始,大拆大建,效果说不上好,但是让中国城市面貌都变了,变成了千城一面。第二个阶段城市有机更新,因为我们城市发展到了天花板了,再往下怎么走?城市也没有这么强的力量,房地产也在萎缩,城市土地财政基本断了,所以现在就都转向了城市有机更新,挖掘城市传统资源,细化城市的风光面貌,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我看长安十二时辰,这个项目是什么?这个项目是90年代的商城,这个商城36000平方米,生意很差,维持不下去了,所以陕文投想了这么一招,做长安十二时辰。我去以前以为弄一片街区,把街区搞起来,后来发现不对,就是一栋楼,用了24000平方米,搞了无数场景,从一进去就融入了。每天上午10点开始,有一个唐装官员,拿着圣旨宣布开始,卫兵浩浩荡荡,大家一进去眼前就是演员,演员就在你身边,所以你一路走下来,各种场景变化,这边李白吟诗,那边杜甫吟诗,那边玄奘背着取经架子一路拜佛,一看旁边有人吵架都是演员,所以人马上就融入了。跟我去一个小姑娘,人哪去了?化妆去了,一个小时化了妆,换了唐装,出来了,很兴奋,我像明星一样,所有人跟我照相。平均客人里面待五个小时,平均花费500块钱,化妆以后在小摊吃饭也不换,就那么吃,穿着唐装吃饭。看完了和他们座谈一下,这个地方第一空间要扩大,你还有12000平方米可以用,第二时间要延长,现在每天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延长到夜里两点不行吗?这样消费会继续增加,吸引就是靠沉浸式。72台小歌舞,你走到这一坐,一台歌舞出来了,最长8分钟,一般5分钟,觉得没有看过瘾呢,怎么结束了?你往前走又一台小鼓舞,有点类似快闪。90年代的建筑现在也老了,至少需要功能的转换,出来我们又看那12000平方米,研究这个地方怎么弄?这就是一个情景。第四个阶段,我最近去成都,就是我说的一个从30亿两年变成80亿的企业。他做了一个什么项目?双宝浮玉园。双宝是什么?大熊猫和金丝猴,大家只知道大熊猫,金丝猴更需要保护。这个项目所在地原来华侨城在那做楼盘售楼处,楼卖完了售楼处没有用了,把它盘下来了,有一堆大熊猫和金丝猴展览,从邮票到摄影作品,到绘画作品,到国际交流作品,有这么一个展览。外面做了七栋,都是模建筑,做成七个餐厅,再加上环境,那个餐厅平均一个人花费700块,必须预定,但是确实做得好。从这得到一个启发,现在城市里有无数闲置空间,我们原来只看重老厂房、大仓库,现在这种最新闲置空间出来了,把这种东西弄出来,基本也是弄一个成一个。
第二个洛阳国服热,这是国潮风的高潮,为什么会有国潮风?三年以来很时兴,很简单,因为这一代消费力量起来了。1978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我们那个时候看外国是仰视,觉得太棒了,天堂一样。我记得第一次到新加坡看一个项目,我当时看着就像天堂一样,过了N多年,有一次去新加坡坐油轮,又看了这个项目,看不下眼,太差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在不断提高。而这一代人他们出生和成长年代是可以和世界平视的年代,所以这一代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非常强。这才是国潮风的基础。
第三是淄博烧烤热,这是烟火气的追求。
第四的特种兵旅游,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都是我们玩剩下的,这叫啥啊?很想旅游又没有钱,才玩出这个东西,这个东西不可能长久。1978年的时候,我上大学第一个暑假,我是旅游爱好者约几个人去玩玩,北京、济南、泰安,再回来五天时间,包括往返的火车票,一个人20块钱。怎么玩啊?爬到泰山上每人弄了一件雨衣,就地躺倒睡一晚,第二天早上看日出,最后一站到济南剩下的钱只够买馒头,坐在摊上要碗水把两个馒头吃完上火车,这都是我们玩剩下的,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它反映的就是这么一个状况,所以它不可能长久,因为不符合旅游基本规律,只不过在网络化时代,便于传播。
第五个现象,宿集开拓,这是文化注入,品质提升,而且这真体现出消费。我去年到宁夏沙坡头,傍边有一个黄河宿集。这个黄河宿集是长三角浙江人过去建了一个新村,把村里面的农民搬出去了。这个村招了13个长三角做民宿品牌性型企业过来,每人做一栋加在一起130间客房。这边是黄河,那边是沙漠,土房子、土墙,外观都是这样,进了院子不一样了,每一个院子里有一个小游泳池,是一个度假感觉,再看客人都是长三角的客人,所以长三角的人过去投资,长三角的人过去运营,对应是长三角客人。和他们一聊,今年疫情难过,总收入6500万,如果没有疫情呢?突破一个亿没有问题。我们可以想一下,大城市中心酒店,130间客房一年有这样的收入吗?说起来宿集,实际是消费聚集。
第六个现象,营地扩张。原来规划到2020年全国营地达到2000家,这几年营地很特殊,因为出不去城市,营地就膨胀起来了,所以各种伪营地、小营地,乱七八糟无数,一年就兴起了,到底多少?没有统计,反正2000家超了,伪营地加一起怎么也得上万家。过一年又跌下来了,原来营地装备可以卖100万块钱,现在卖10万块钱没有人要,为什么?因为现在疫情管制放开了,所以营地一下跌下来了.但是它反映的是什么?是一种新方式追求。
第七,贵州村BA、村超,一直到现在还在火爆,这是一个全面场景体验。这实际上就是中国的狂欢节,这些现象不是偶然的,当然有地方操作的原因,当然更主要不是操作原因,是什么?是资源和产品和市场对应到一起。
第八,东方甄选进入旅游,开创新的格局。我们觉得东方甄选靠团队影响力,开创了新的营销方式,这只是新的营销方式吗?靠他们的文化挖掘和文化传播力量。所以我感觉今年有一个特点,文化的注入和对文化需求的增长,变成了今年新的现象。
我前天在西安给旅游演艺领导者研修班讲课,我上来就说有一个新情况,我们讲旅游演艺,实际上还有一个新的现象叫演艺旅游,怎么讲呢?我在青岛地铁通道里一眼看到三个演艺的广告。他们就说,几台演艺拉动青岛一个月,无数人奔着这些人来的。所以我就说演艺拉动城市,演艺拉动旅游,确实是一个新的现象产生了,就是演艺旅游。演艺旅游和旅游演艺什么关系呢?需要我们研究了,这是新的现象。
从淄博引发,友好型旅游目的地开始产生。我到浙江衢州,始终说一句话南孔圣地,衢州有礼,所以我到衢州说衢州有礼不能是一句空话,要落下来构建一个友好型的旅游目的地,讲一番什么是友好型旅游目的地,什么是友好型产品、友好型社区、友好型景区一系列。讲完了之后,衢州专门开了一个市委常委会,觉得这是一个方向,衢州最有基础,衢州有礼,有礼的目的让客人感觉到温暖、感觉到温情,而不光是形式上的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