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176

扫描二维码关注“政论文”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文名”公众号
2023年12月
在民营经济相关理论认识研讨会上的发言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 贾康
(2023年12月14日)
感谢邀请。我觉得咱们这次会议的主题非常好,体现着领导人要求的“思想再解放”的鲜明特征和导向,强调的是“理论清醒”,我理解就是要寻求基础理论层面的正本清源。前面两位专家的发言都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我在发言中争取点到为止探讨一下会议提纲里主要是前三个题目的一些看法。我觉得这样寻求正本清源,就是在现在中央所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轨道上,要坚持基本原理而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其实这也是有出息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承担的使命。现实生活中间,其实这也就直指怎么解除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他们头上"消灭私有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了它,民企的“定心丸”总是吃不到位。总书记几次讲是“自己人”,实际生活中的实务歧视和舆论界关于他们的种种错误议论,总是使民营经济现在还没有很好解决怎么提振信心、改善预期的问题。对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中央已三令五申,明确要求亮明态度,毫不含糊地来批驳社会上的错误议论。那么这些错误议论的澄清,没有基础理论的支撑,实际上是做不到位的,有了“清网”行动,原来那些呼风唤雨的人似乎还是轻易就可以造成压力,有的已经非常过分了。在基础理论层面上,我想抓紧时间简单汇报的自己三个层面的认识,与讨论提纲前三题正好对应。
第一,我想非常明确地说(这也写了长篇论文的,今天只能点到为止),马克思、恩格斯他们青年时代以德文写作的《共产X宣言》原稿中所说的那“一句话”,准确的表述是“扬弃私有制”,不是“消灭私有制”。这不是我先提的,董辅礽先生生前就点清楚这个问题了,后来胡德平同志也非常强调这个问题。我是在网上找到德文原本——这是非常权威、确切无疑的马恩写作而成的初始文本,以及中央编译局纪念《共产X宣言》在国内正式出版的中英德合编的文本。那句著名的话是“扬弃私有制”,用的是“Aufhebung”——中国学术界曾经把它直译为“奥夫赫变”,那么就有变的意思,后来意译为“扬弃”,这就非常形象了。“扬弃”跟“消灭”绝对不是一个概念。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里面,扬弃是非常重要的与它的辩证法相关的一个关键词。马恩在落笔写《共产X宣言》的时候,肯定不是轻易在这个地方用“扬弃”而不用“消灭”。我听说有编译局的同志讲你看《共产X宣言》其他一些地方,也用了种种的字眼,把它们合在一起还是“消灭”之意。我的想法是一定不能拘泥于只言片语,要理解当年马恩落笔时所说到的“扬弃”,其思想里就已经有一个它的逻辑,再和以后的煌煌巨著代表作《资本论》之间是怎样一个体系化的关联。《资本论》里非常清晰地说股份制带来了“资本私有制的扬弃”,所谓“否定之否定”,又是与德国古典哲学有关的思维框架——这种扬弃,马克思还具体把它分为“消极扬弃”和“积极扬弃”。前面专家提到的“工人的合作工厂”,马克思认为那就是积极扬弃了。这种否定之否定,是在马克思有生之年已经意识到我们现在称为“现代企业制度代表形式”的股份制,实现了否定之否定的这样一个历史进步,所以他才非常清晰地说由此有可能在未来社会,也就是《共产X宣言》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这样一个所有人的自由发展要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前提的那个理想境界,可以成为一个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联合劳动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社会。我们过去读过多少遍的《资本论》——我自己自学,然后进大学本科读,进研究生硕士阶段读,博士阶段再读,对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么一个关键的思想指引,很少有人敢展开讨论,这正是过去的实际情况。后有位财经出版社的袁中良同志,他探讨说重建个人所有制只能理解为生活资料方面的重建,我完全不同意。马克思他的研究一直是紧扣生产关系,生活资料中V的部分的个人所有制也根本无需重建。时间有限,我只能简单说一下:理论联系实际还要与时俱进,基于马克思身后一百多年股份制的发展,我们长篇论文里做了各个视角上的展开论述,也说明重建个人所有制在中国现实生活中已见端倪。我国的股份制,现在有公开的股市,也有私募,一股一股都是非常清晰的,对应到自然人就是个人所有制,是非常清晰的股权。这方面中央给出的一个清晰判断,是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请注意不是重要,而是主要,它是发展方向,是主线。现在企业改革主打的混合所有制,也正是运用这样的一个总体框架。它实际上解决了“两个毫不动摇”前景中到底怎么样理解“谁进谁退”的问题,谁进谁退在这个思维框架上已经成为伪问题——不存在谁进谁退的问题,就是共存、共荣、共同发展,随着生产力进一步的解放和发展,会越来越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