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151

扫描二维码关注“政论文”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文名”公众号
2023年12月
在同济大学人文社科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讲报告会上的致辞
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
(2023年11月3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和同学,
大家下午好!
秋高气爽,叠翠流金。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同济园,共同参加同济大学人文社科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在此,我代表同济大学、代表方书记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上海市教卫工作X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办?
首先,这是同济的基因和使命决定的。同济大学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学校。在116年的办学征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始终坚持与祖国科教事业心手相牵,始终坚持与上海城市发展相濡以沫,一步步形成了以“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为特质的新时代同济文化。这样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心怀国之大者,能文能武,堪为国之英豪”的创新型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提出了“五个一百”的育人体系蓝图。五个“一百”中有“一百场讲座”的要求,目的是长期、稳定地为在校学生尤其是本科生提供“充足而多样”的文化熏陶。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这个“化”字,就是要通过人文教化,实现育人目标,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同济人”,在赓续文脉、创造思想、传承历史、传播文化上作出贡献。
其次,作为一所工科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同济需要更加重视人文社科教育。从学校整体发展角度看,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不仅要建设一流的理科和工科,也要建设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从学科建设的底层逻辑来看,文科与理工是密不可分的。改变世界要靠工程技术,靠工科、理科。但是怎么去改变?以什么方式去改变?这就需要人文的思想、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