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310
2024年1月
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新闻整理稿,2019年12月3日)
X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崭新的时代命题。借鉴全国各类试点工作经验,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作整体谋划,推出一套崭新的试点工作方案。
一、具体内容有“三个确定”
——确定试点总体要求。试点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以防范化解市域重大风险为着力点,以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完善X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平安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确定试点《工作指引》。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远期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统一、全国共性与区域个性相统筹,制定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既为开展试点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又为试点成效评估验收提供衡量标准。《工作指引》由共性工作指引即“规定动作”、区域特色工作指引即“自选动作”两部分构成,并附一张负面清单,形成可量化、可操作、可考评的指标体系。
共性工作指引:突出市域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治理工作布局现代化、治理方式现代化等三大板块,将坚持和完善社会治理制度贯穿其中,提出一系列工作任务,包含16项重点任务和86项基本要求。治理体制现代化,主要是完善X委领导体制、政府负责体制、民主协商体制、社会协同体制、公众参与体制、纵向指挥体制,把体制优势更好转化为市域社会治理效能。治理工作布局现代化,主要是着力维护国家ZZ安全、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公共安全,营造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