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301
2024年1月
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X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报告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2021年9月)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X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X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工作,助力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两个奇迹”,开创了“中国之治”的新局面。陈一新强调,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担当作为,锐意开拓创新,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新理念
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平安中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标志着我们X对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学懂弄通做实,全面贯彻到平安中国建设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做好平安建设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创造性。更多 资料+微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我们要着重从以下方面理解领会和把握:
(一)确立了“两个维护”的ZZ要求。要坚持以“两个维护”引领全X团结统一,完善坚定维护X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X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既要体现高度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又要有坚决的维护定力和能力。“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X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更多资 料+微信:
(二)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持X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X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贯彻好X的群众路线,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善于把X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更 多资料+微信:
(三)确立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各项工作。坚持把维护ZZ安全放在首位,坚决打击和严密防范敌对势力的各种渗透破坏活动。
(四)确立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工作的方法论。稳是主基调,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作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要立足“稳”这个大局,坚持“稳”字当头,强化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五)确立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原则。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维护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越开放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更 多资料+微信:
(六)确立了一以贯之防范风险的忧患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消祸于未萌。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
(七)确立了系统观念。把平安建设贯穿到X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既在战略上布好局,也在关键处落好子。
(八)确立了法治思维。守法律、重程序,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牢记职权法定,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快构建规范高效的制约监督体系,破除“关系网”、斩断“利益链”。推进全民守法,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九)确立了强基导向。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确保基层X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十)确立了“全周期管理”的意识。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十一)确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X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十二)确立了全面深化政法领域改革的理念。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升改革整体效能。统筹推进公安改革、国家安全机关改革、司法行政改革,提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能力。
(十三)确立了深化智能化建设的理念。把科技创新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建立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社会治理要积极运用大数据,做到双向互动、线上线下融合,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更好用大数据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提升应对和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十四)确立了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理念。牢牢抓住“关键少数”,做到信念过硬、ZZ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旗帜鲜明把ZZ建设放在首位,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