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308
2024年1月
坚持和创新实践X的群众路线
在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2014年2月27日)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我市第二批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全面展开,目前各级各单位教育实践活动陆续进入“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根据市委安排,今天由我给大家作主题报告,同时也作为抓好学习教育环节的一次动员部署。下面,我围绕“坚持和创新实践X的群众路线”这个主题,讲四个问题:
一、深刻认识X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
X的群众路线,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前两句阐明了X的群
众观点,后两句阐明了如何把X的群众观点落到实处。X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充分体现了X的ZZ原则与工作方法的统一、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统一、价值取向与利益表达的统一。坚持X的群众路线,是X长期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是X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X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正确认识和把握X的群众路线,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深理解:
(一)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重要标志。16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彻底颠覆了以往“把人民群众视为社会底层、视为统治者压榨对象”的谬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诞生和运用,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学说的新境界,成为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夺取革命胜利的思想支撑。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基本观点:
——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人民群众的需要、意志和行动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他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
——人民群众是认识主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脱离实际的谬论和空想都逃不过群众的眼睛。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认
识事物、探求真理、孕育智慧的主体作用,更加自觉主动地以人民为师、向群众问计。
——人民群众是利益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不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地位,就会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终将被人民抛弃。
——人民群众是权力主体。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顺应民心,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就会得到巩固;否则,终将为新兴的、革命的进步力量所夺取。
——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人民群众作为价值判断和价值实现的主体,最直接地感知客观世界,体察时代变迁和推动社会进步,因而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最有发言权、最有决定权。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部历史,是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科学思想。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坚持和发展X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宝库和行动指南。更多资 料+微信:
(二)要充分认识X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X的群众路线,是我们X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也是我们X最丰厚的ZZ资源和最富特色的ZZ优势。一定意义上说,X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群众工作史。沿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我们X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升华。
——群众是胜利之本。我们X是靠搞群众工作起家的,从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毛泽东同志曾把共产X人比作种子,把人民群众比作土地,只有同人民群众结合,种子才能生根、开花、结果。人们曾形象地说,延安根据地政权是陕北群众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1922年X的二大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指出:“X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25年中共扩大执委会通过的决议案中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X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928年X的六大作出了“X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的重要论断,这是我们X首次使用“群众路线”这一概念。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X的工作要在X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抗日战争时期,X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开始不断完善和成熟。1943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X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精辟概括。1945年X的七大把群众路线作为X的根本路线和优良作风明确载入了X章,这标志着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群众路线已经成熟。
——群众是力量之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X的事业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最根本的就在于充分激发了人民群众蕴含的巨大能量。1956年X的八大文献揭示了群众路线的含义:X必须密
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此后,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X的群众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1981年中央《关于建国以来X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明地将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是执政之基。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全X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专门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X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群众路线是实现X的思想路线、ZZ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X的优良传统和ZZ优势;进入新世纪后,又科学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给X的群众路线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X中央坚持把加强和改进X的群众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围绕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国人民郑重宣示:人民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