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285
2024年1月
全面提升产业扶贫质量水平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在全省产业扶贫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8年6月22日)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策,对于推进脱贫攻坚具有稳定性、待续性、普遍性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千产业扶贫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胡春华副总理在河北调研督导时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王东峰书记、许勤省长批示精神,更加深入扎实地推进产业扶贫,全面提升我省产业扶贫质量水平。
昨天,我们利用一天时间,现场观摩了隆化县的田家营村服装扶贫车间、田家营村养牛小区、温泉村民宿、海升集团草苺基地,观摩了深平县的下营子村久财农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药材示范园、兴春和园区。大家纷纷表示,看了承德的特色种养、休闲旅游、家庭手工业等产业扶贫项目和产业扶贫模式,很受启发、很有收获,进一步增强了抓好产业扶贫的信心和决心。更 多资料+微信:
近年来,承德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培育可待续发展的产业、可持续脱贫的机制、激发可持续致富的动力作为核心要务,坚持市场导向,坚持从本地特色和资源禀赋出发,凝聚政府、市场、社会、贫困户各方力量,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中药材、蔬菜、家庭手工业、乡村旅游等九大扶贫产业,建设5个百万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产业扶贫新路径。更多 资料+微信:
就全省来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各地各有关部门聚焦产业扶贫项目、狠抓机制建设、强力推动落实,产业扶贫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一是明确了扶贫产业发展布局。编制了我省“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形成了"1+62"的产业扶贫规划体系,明确了太行山一—燕山、环首都、坝上、黑龙港流域4个片区的扶贫产业发展重点,62个贫困县分别确定了3至5个特色主导产业。二是加大了产业扶贫推动力度。很多市县成立了由X委或政府分管负责同志负责、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的产业扶贫工作专班,各级涉衣项目资金向产业扶贫集中投放,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安排到县扶贫资金62.5亿元,贫困县整合各类涉衣资金225亿元,全省62个贫困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370家,农民合作社达到3.78万个,其中贫困村合作社1.1万个,基本实现贫困村全覆盖。三是构建了产业扶贫协同推进格局。把10个深度贫困县、206个深度贫困村作为重点区域实行“五包一”“三包一“帮扶措施,集中力量帮助发展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农业农村部在环京津28个贫困县联合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共同行动,推动落实各类合作协议139个,引进龙头企业63家,完成企业投资23.2亿元。四是形成了一批产业扶贫典型。各地探索形成很多好的做法,威县“金鸡扶贫”、涞水“双带四起来”旅游扶贫、魏县“扶贫微工厂”等,在推动产业扶贫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多资料+微 信:
刚才,承德市、涞水县、威县、魏县作了很好的发言,他们的做法符合产业扶贫要求和市场规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大家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围绕深入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认真贯彻X中央决策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围绕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王东峰书记、许勤省长批示要求,就全面提升产业扶贫质量水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讲4点意见。
一、提高ZZ站位,切实增强做好产业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每次谈到脱贫攻坚都强调产业扶贫,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可以说,拿下产业扶贫这一块,打好脱贫攻坚战就有了有力支撑。否则,稳定脱贫和可持续脱贫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扶贫,王东峰书记多次提出明确要求,许勤省长多次作出具体安排。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X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正在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路子。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省产业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不小差距,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多数贫困县产业扶贫规划区域统筹、错位发展意识还不强,与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结合不紧,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强。二是产业项目覆盖率不高。全省87.5万户、184.3万贫困人口,产业扶贫项目覆盖率仅为76%,未能将普惠政策与因村因户施策有效街接起来,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三是经营主体带贫能力不强。62个贫困县中,有21个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在2家之内,有4个县没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带动贫困户增收能力有待提高。四是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不足。部分地区政府帮扶方式单一,扶贫项目利益联结形式单一,大多以到户扶贫资金简单入股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存在行政化倾向和坐吃财政利息之嫌。五是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普遍存在村组织运转基本靠“补”、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靠“要”、公益事业基本靠“捐”的现象,缺乏对群众应有的组织力、带动力和服务力。此外,产业选择难、人才支撑难、群众受益难、产销对接难、风险防控难等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需要下大力加以解决。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头”,也是我省扶贫工作的短板。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X中央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