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279
2024年1月
在全市国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2月5日)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我市于2004年底着手构建新型国资监管体系,并于2005年成立了市国资委,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国资监管机构。三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开拓创新,在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国有经济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这几年,全市国资系统按照“减少数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国企整合重组和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港口、能源、水利、交通、城建等板块第一阶段的国企整合已基本到位,通过优化重组,国有资本加速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布局更趋合理,企业主业更加突出,实力进一步增强。更多资料+微信:
(二)国有资产总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升。2008年,全市国资总量达724.8亿元,比2005年增加208.8亿元,增长40.5%;主营业务收入224.3亿元,比2005年增加35.3亿元,增长18.4%;利润总额9.99亿元,比2005年增加3.2亿元,增长47.1%;上缴税金9.78亿元,比2005年增加1.65亿元,增长20.3%。同时,每户企业的平均国资总量也大幅度增加;国有资产总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户数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这些数据说明,经过这三年来的改革发展,我市国有企业呈现出总量扩大、质量提升的好势头。更多资料+微 信:
(三)国有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三年多来,我市国有企业的支撑性、带动性、基础性作用正在不断显现,尤其是状元岙港区一期(由温州港集团投资)、永强机场新航站楼工程(由温州永强机场投资)、绕城高速公路(由温州发展公司投资)、珊溪水利枢纽向平苍引水工程(由浙江珊溪经济发展公司投资)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的推进,越来越显示出国有资产在全市经济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同时,一些国企作为公共性、公益性的经济实体,在服务民生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国资监管体制不断完善。总体上讲,温州的国资监管体制框架是比较全面的。其主要原则是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权利、责任和义务相统一;工作理念是推进国有企业的再创业、再发展,对国有资产负责、为国有企业着想;出资人监管重点是业绩考核和财务监督;国企改革重点是产权多元化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点是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方向是企业重组和板块建设。这些做法很好,我们要继续坚持,不断深化。
(五)国企X建工作不断加强。全市国资监管机构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对国企X建工作的指导推动,企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整体推进,X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X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同时,把发挥X组织ZZ核心作用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与市场运行机制相结合,使X建工作在转变中适应、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国资监管工作和国企改革发展才刚刚起步,还有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港口、能源、水利、交通、城建等板块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难度很大;二是国有企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弱,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公仅为5.55%;三是国企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化完善,一些国有企业与现代公司制度要求的差距很大,同时还有不少改革遗留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四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待完善,企业多头管理现象仍然存在。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扎实、更加有效的措施,全力予以突破。
二、明确目标,强化推进
昨天,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温州市属国有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将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根据《行动计划》,今后三年我市国有经济调整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力争达到“三个基本形成,三个基本实现”,即:基本形成国有资本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基本实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