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432
2024年1月
在市委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04年2月)
市委召开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总结2003年的工作,部署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会议结束时,健华书记要作重要讲话,请同志们认真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去年经济运行情况和今年的经济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对过去一年的经济形势怎么看?
——成绩很大,不能盲目乐观;差距不小,必须奋起直追
2003年,我市遇到了非典、洪涝和旱灾等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万众一心,排难而进,取得了很大成绩。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一)经济总量实现新增长。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6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其中:一产增长2%,二产增长20%,三产增长13.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96亿元,增长28.2%。财政总收入完成12.01亿元,增长17.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72亿元,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亿元,增长5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2亿元,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0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0元,增长3.5%。
(二)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截至去年底,全市招商引资共签约项目1514个,其中正式实施的项目1503个,实际利用外资5500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72.79亿元,增长43.3%;出口创汇1400万美元,增长122%。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7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69个,1亿元以上项目24个。已投产的内外资企业实现产值19.3亿元,上缴税收6703万元,解决劳动就业17397人。工业园区建设蓬勃开展,全市工业园区开发面积13平方公里,已进园落户的企业达361家。
(三)经济结构得到新调整。重点工业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增强,医药、化工、机械、食品、纺织、建材六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1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受自然灾害和面积调减等因素影响,总产减少但单产提高;产业化进程加快,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达到81家,并涌现出昌顺、天顺、煌上煌麻鸡等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南丰蜜桔成为我省首个国家批准的获原产地域保护的品种。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移动电话用户净增7万户,达到51.7万户;用电总量达到11.06亿度,增长34.23%。全市房地产开发面积156万平方米,已开盘面积96万平方米。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28.4:42.8:28.8,二、三产业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四)基础建设获得新进展。廖坊水利枢纽工程和京福高速公路抚州段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抚州至南昌高等级公路完成全面整修,抚金线二级公路已竣工通车,东临一级公路后期建设加快,抚八线、临宁线等重点公路建设全面动工;县乡公路完成建设总里程506.1公里。全市公路建设的规模、里程和总投资均为历史之最。城市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在完善总规的基础上,完成了市工业园区、新城区、城市近期建设详规编修。建成4个商贸广场和5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完成了老城区6条道路的改造,新城区建设已经启动;开工兴建日产10万吨钟岭水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已列为国债项目。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城市面貌有了初步改观。
(五)各项改革进入新阶段。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并呈现恢复性增长,商贸流通企业改革全面展开;中晚稻退出保护价和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县乡机构改革顺利推进,在撤乡并镇基础上,全市乡镇内设机构由1032个减少到647个,分流行政事业人员5361人;撤销村委会232个,减少村干部2251人;农村中小学通过合理调整布局,精简富余人员2029人;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农税征管和乡镇财政“三位一体”改革进展顺利,村级财务由乡镇代管,成效明显;对县区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基本上做到了干部和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
(六)环境整治出现新变化。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全市公安机关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3541起,查获犯罪集团103个385人。“法轮功”等邪教组织非法活动得到抑制。成功地防范了天主教地下势力进行的非法聚会活动,重大节日及敏感时期社会稳定,秩序良好。全面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查处各类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15起,打击处理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1671件。全面开展土地清理工作,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土地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大了对高危行业的整治和督查力度,有效地控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来信来访工作,为群众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大力整治投资环境,开展了市直单位政务环境评议评价活动,收到积极的效果。设立投诉中心,共受理投诉127件(次),处理违规干部13人。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市、县、乡各级政府均实行了政务公开。
(七)社会保障达到新水平。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达到15.4万人,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19316万元,征缴率达91%;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3.2万人,征缴失业保险金1465.5万元,增收412.9万元;参加医疗保险17.8万人,工伤保险5.1万人,生育保险5.5万人,共征缴保险金8256.86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月平均人数达9.8万人,共发放低保金4032.02万元,同比增长2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安置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3万人,劳务输出51.7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八)社会事业有了新进步。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有较快发展,高考质量综合评估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先后扩并组建了东华理工学院、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乐安流坑村被列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公共卫生建设加快,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得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体育竞技水平明显提高。广电事业进一步发展,正着手筹建抚州人民广播电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44‰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0.55%。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增长缓慢。二是工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支柱产业还没有形成,部分国有企业改制还未完全到位,职工安置比较困难。三是招商引资尽管引进的项目多,但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尤其是创税高、发展后劲强的工业和加工业项目少。工业园区发展不平衡,已投产企业不多,效益还没有完全显现。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交通的瓶颈制约明显;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功能残缺。五是财政总量小,结构还不合理,地方可用财力十分有限,负债沉重,存在一定的财政承债风险。六是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和不安全隐患。更多 资料+微信:
如果放在全省进行横向比较,我市的差距就更为明显,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率低、增长速度慢的状况至今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与兄弟市之间的差距还有逐渐拉大的趋势。从经济总量看,2003年我市GDP完成168.4亿元,在全省居第7位,仅为南昌市的四分之一,赣州市的二分之一,比居第6位的吉安市还少3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5亿元,在全省居第8位,不到赣州的一半,仅比萍乡、新余、鹰潭几个小市略高;地方财政收入8.72亿元,居全省第9位,仅仅高过鹰潭和萍乡。从人均占有量看,2003年我市人均GDP4485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192元,在全省居第7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23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66元,在全省居第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0元,在全省居第7位;农民人均纯收入235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5元,在全省居第8位。从发展速度看,2003年我市有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和GDP的增幅均居全省第10位。
由此可见,过去一年,成绩很大,不可沾沾自喜;差距不小,必须奋起直追。不尽快缩小差距,不加快经济发展,就会更加落后,就会拖江西崛起的后腿,就无法对抚州人民交代,群众就会说我们无能。为此,全市各级干部都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兴市富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视落后,不甘落后,以“略高于、缩差距”为目标,积极实施“赶超型”战略,扬长避短,扬优成势,打牢基础,多上项目,开放兴市,兴工培财,增强实力,缩小差距,力争到2010年我市总体发展水平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二、新的一年我们应该怎么干?
——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把握一条主线,打好三个硬仗,做好七项关键性工作
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X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继续实施“一招三化”战略,重视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千方百计培植财源和壮大财力;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坚持以人为本,继续推进就业再就业工程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视科教兴市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注重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