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416


2024年1月
在全市“六大考评”总结表彰暨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2008年4月14日)
今天的会议是我到宜春工作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第一个重要会议,这也标志着,作为一名新兵,我从此加入了建设宜春、造福宜春人民的行列。刚才,我们对在六大考评体系中获得先进的单位进行了表彰,希望同志们继续努力,再创佳绩。建华同志对一季度的经济形势作了很好的分析,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我完全赞同,请同志们认真抓好落实。我到宜春十几天来,走马观花式地把中心城“三区”和十个县市区跑了一遍,对宜春的情况有了一些初步的印象。借今天的机会,把自己的一些初浅想法坦诚地与大家作个交流。
一、领导干部的交替仅仅是“接力棒”的交接而不是“跑道”的改变,要十分注重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全省各地加快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奋力推进宜春经济社会的赶超式发展更 多资料+微信:
通过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我深刻感受到,宜春改革发展的氛围很浓,势头很好,干部的精神状态很好。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宜春历届班子打下的基础上,经过全市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宜春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出现了很多“亮点”。比如,2004年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全国农运会,得到了X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城市创建工作连续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国家级名片,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年来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项目建设、民生工程、旅游开发、安全稳定及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成效明显,等等。作为一个基础差、底子薄的传统农业大市,能够有这样的成绩,是很不容易的。这些成绩都充分印证了: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是正确的,包括实施“心圈廊”发展构想,打好中心城“三大战役”,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和谐宜春,这些都是切合宜春实际的,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一个地方的发展,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每一任领导干部都只是其中一段的领跑者,必须一任接着一任干。我作为新来的书记,不会乱提什么新口号、乱搞什么新主张。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宜春持续发展,能够造福于民,认准的路子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我的工作原则就是一条,少提新口号,多干务实事,务求出实效。
当前,宜春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一方面,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为宜春今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现在可以说是“经济战国”时代,竞争异常激烈,我们在发展,人家也在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所以,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要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尤其是要看到我们在全省排位的差距,特别是一些主要指标的总量和人均量的落后。面对兄弟市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宜春不在赣西崛起,就要在赣西塌陷。宜春不加快发展不行,不科学发展不行,不赶超式发展也不行。市第二次X代会提出了在全省“整体实力前移,局部工作前列”的“双前”目标和生产总值与财政总收入“两个翻番”的具体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有压力,但人没有压力不能进步,事业没有压力不能成功。而且我认为,实现这些目标是有空间的,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是必须达到的。各级干部尤其是X政领导一定要有这种紧迫感和责任感,必须树立奋起直追、创优争先的雄心壮志。
二、实现赶超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做大市本级,坚定不移地继续放手发展县域经济,坚定不移地抓好财源培育
第一,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再好的发展战略也必须项目化。没有项目就没有财源、没有后劲、没有形象、没有地位、没有说服力。没有项目支撑,我们的事业就将一片荒凉。不抓到一批好项目、大项目,下再多的文件、定再多的政策,都是一堆漂亮的废话。要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工业项目、城市建设项目、第三产业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要全力主攻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创税能力强的大项目。大项目就是大GDP,大项目就是大财源、大支柱,一定要咬住不放。要依托现有企业、产业做大做强,抓现的、来快的,实实在在地扶持一批利税大户,激活一批像钽铌矿、宜工等有潜力的企业,使那些成长性好的产业配套成龙,形成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要高度重视项目载体建设,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水平,尤其要抓好企业的达产达标,对个别帮扶无望的和围而不建、多占少建的企业,要依法坚决收回土地。这项工作有难度,但再难也要攻下来。包括我在内,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并高位推进项目建设,对重大项目要亲自洽谈亲自推进;领导干部要做策划项目的高手,跑项目和争项目的能手,运作和管理项目的操作手;要以项目论优劣,以项目比政绩,衡量干部抓经济工作的水平主要就看抓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