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345
2024年1月
在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鹿城区工作时的讲话
(2014年5月8日)
市委在鹿城区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鹿城区工作,这是市委“抓两头带中间促整体”的创新举措。为什么要在鹿城召开这样一个市委常委会?主要有以下四个背景和缘由:
(一)鹿城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需要切实发挥鹿城的“排头兵”和“顶梁柱”作用。鹿城区是三大中心城区之一,是温州大都市区的核心城区,是温州发展建设的主阵地和对外窗口。这几年,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几项重大任务,鹿城都是首当其冲。鹿城发展得好不好、快不快,直接关系到全市
的健康协调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市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鹿城的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鹿城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更多资料+微信:nuo180 914
(二)鹿城近年来发展处于相对滞后局面,需要激励鞭策鹿城增强赶超发展的信心和勇气。近年来,鹿城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十大举措”,紧密结合实际,做了大量工作,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鹿城的发展明显相对滞后。去年全市22项主要经济增长指标中,鹿城有18项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仅4项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前年和去年GDP分别增长3.9%和4.5%,均列全市末位;今年一季度增长4.9%,列全市倒数第2位。全区经济总量在全市的比重由2009的20%逐年下降到2013年的17.9%;去年全区经济增速在全省列第89位,列全省县(市、区)倒数第2位,总量排名从第10位下降到第12位。去年,鹿城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总量和增速都排在“三区两市”末位;工业投资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限上投资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0.6个百分点。鹿城作为温州发展的“第一梯队”,块头很大,如果撑不起,那对全市发展的影响非常大。面对鹿城发展相对滞后状况,既需要鹿城全区上下正视问题,分析原因,采取强有力举措,也需要市委市政府鼓励鞭策,促使鹿城奋起直追、赶超发展。更多资料+微信:
(三)鹿城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
和理清发展思路。从产业结构看,目前鹿城区三次产业比重为0.2:28.4:71.4。表面上服务业比重比较高,但实质上存在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一方面是工业产业“低小散”问题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工业经济总量不大、增长乏力,导致服务业比例显得“虚高”。另一方面是服务业层次不高,传统服务业占很大的比例,新型业态发展相对滞后,表现出发展后劲不足。去年限上销售总额下降6.3%,列全市倒数第2位;今年一季度增长2.2%,列全市倒数第1位。从城市发展看,城区框架没有拉开,环境容量趋于饱和,“城市病”比较突出;重点功能区块建设进展缓慢,亮点分散,城市功能和资源要素集聚配置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带动辐射效应;城中村改造进展不快,环境脏乱差问题仍然非常突出,与大都市核心区应有的形象不相称。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鹿城如何推动产业转型,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如何推动城市转型,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和竞争力,加快构建温州大都市区的核心区,进一步明确鹿城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实现路径。
(四)鹿城当前发展面临不少困难,需要市级层面帮助协调解决。鹿城面临的发展困境,既有体制机制不顺的束缚,也有各种因素的制约,可以说并非一日之寒。从制约因素看,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市区体制尚未理顺。特别是市区在财政收入分成、土地出让收入分成、审批权限界定、管理权责划分等方面更多资料+微信:nuo180 914
存在不顺畅、不明确、不合理的问题。二是要素支撑不足。鹿城土地增量空间有限,建设用地指标紧缺,而且耕地占补平衡难度很大;区级可用财力有限,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土地和资金等要素瓶颈制约非常突出。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多、欠账多。鹿城过去是温州城市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历史遗留问题和包袱不少,而且处理起来非常复杂、非常棘手,许多遗留问题需要市级层面协调解决。对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对策举措,尽力帮助鹿城协调解决问题,千方百计帮助鹿城减轻负担、放下包袱、克服困难,切实为鹿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撑和体制机制保障。
概括起来,这次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鹿城区赶超发展问题,就是要帮助鹿城进一步增强赶超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创新赶超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明确赶超发展的方向和任务,帮助解决赶超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推进鹿城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