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510


2024年1月
以大抓落实之功破“小微”发展之难 不断夯实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在全省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暨“低散乱”整治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8月30日)
今天,我们在温台两地召开全省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暨“低散乱”整治推进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各项部署,以大抓落实之功,破“小微”发展之难,大力整治“低散乱”现象,加快建设提升小微企业园,激励和倒逼小微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夯实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下面,我围绕“怎么看”和“怎么干”两大问题,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个问题,怎么看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和“低散乱”整治问题?
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的支撑是活力充沛和竞争力强大的合格市场主体,既需要大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需要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既需要若干承载大企业持续发展的大平台,也需要大量适合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小微平台。
对于大企业、大平台的作用,全省上下认识比较一致,我这里重点谈谈对小微企业、小微平台的看法。更多资 料+微信:
首先,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小微企业的基础支撑。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广大小微企业是促进就业、激发创业、推动创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基础力量,是市场经济主体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从国际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越是活跃。从我国看,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贡献了全国90%以上的企业数量、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从我省看,小微企业更是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是我省制造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和创业创新领域的活跃力量。目前,我省共有小微企业19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7%,2017年贡献了全省GDP的65%、税收的54%、出口的76%。我省许多龙头企业、“隐形冠军”都是从小微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可以说,没有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建设美丽浙江、平安浙江离不开小微企业“低散乱”整治这一重要举措。我省工业发展脱胎于农村工业化、乡镇工业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累积形成的粗放发展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大批“四无”企业和作坊游离于政府管理之外,造成了较大的质量、安全、环保、社会等问题和隐患。过去把这叫做“低小散”,现在我们改叫“低散乱”,有两层意思:一是“小”要给予平反正名,二是“乱”的治理要更加突出。为此,近些年来我省打出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组合拳,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低散乱”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低散乱”现象依然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根源,依然是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我们要正视这一现实问题,决不能让“低散乱”现象成为生态建设的绊脚石、社会平安的隐患点、转型升级的拦路虎,下定壮士断腕的决心、拿出重整山河的气概,切实改变小微企业“低散乱”面貌,把美丽浙江和平安浙江建设不断推向深入。更多 资料+微信:
再次,推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小微企业园这一重要载体。如何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帮助小微企业解决“缺用地空间、缺规范管理、缺配套服务、缺要素支撑”等问题,推动小微企业竞争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是世界各国和我国各地都致力破解的大课题。小微企业园就是这一探索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重要载体,可以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提供孵化培育平台,集聚发展提供生产制造空间,转型升级提供公共配套服务,促进小微企业集聚、规范、创新、绿色发展。小微企业入园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硬件和软件一起上、入园和技改同推进”的过程,不仅实现了生产的大幅增长,还会带来设备的更新、产品的升级、管理的改进,产生显著的综合效益。我们要把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摆在转型升级的重要位置,作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重要一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为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生态和重要载体。
第二个问题,解决了怎么看的
认识问题,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