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589


2024年1月
立足“欠发达”市情 超常规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
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8月10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刚才袁周市长讲得很好,我都赞成。下面我讲5个问题。
一、贵阳抓人才工作必须超常规
最近几年,市委多次强调,要超常规抓人才工作。2007年8月,市委常委会议专门听取市委组织部关于人才工作情况的汇报,要求组织部门搞好调查研究,制定培养选拔使用人才的超常规措施。11月,在组织人事和X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超常规培养选拔使用各类人才。年底,市委八届四次全会进一步提出要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加大人才工作力度。2008年4月,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暨组织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超常规激活现有人才,超常规引进高端人才。可以说,超常规已经成为市委指导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针,用心最多、用力最多。当然,要做一点说明,超常规抓人才工作不是市委的发明,而是市委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体会。小平同志早就讲过,“在人才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打破常规就是超常规啊。
我们为了强调抓某项工作的重要性,常常在“抓”字之前加一个副词“狠”,叫“狠抓”。那么为什么贵阳的人才工作用的不是“狠抓”,而是“超常规抓”呢?或者说,贵阳的人才工作为什么必须超常规呢?
第一,贵阳“欠发达”归根到底是人才“欠发达”,只有超常规地抓人才,才有可能加快实现历史性跨越。战国前期,秦国积贫积弱,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欠发达”,因而备受列国欺凌,连名存实亡的周天子也瞧不起它。为了谋求秦国的振兴,秦孝公采取超常规措施抓人才工作。一是,不怕得罪列祖列宗和宗亲世族,发布了一道《求贤令》。在这道仅209个字的《求贤令》中,秦孝公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厉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位先辈不贤,说“四世政昏”,导致“内乱频出,外患交迫,河西尽失,函关易手”。这需要多么大的ZZ勇气!又打破世袭官制,承诺“能出长策、奇计,而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者”,可以“居高官,领国政,与本公共治秦国,分享秦国”。这同样需要多大的ZZ勇气啊!敢于发布这样的《求贤令》,难道不是超常规吗?所以这篇《求贤令》被称为“五百年雄文”。二是,四次屈尊向商鞅求教。听说商鞅有强国“长策、奇计”,秦孝公先后四次会见,特别是第四次,谈了好几天都不知疲倦,为了听得更仔细,身体不知不觉地向商鞅靠拢,以至于膝盖离开了席子都不知道。贵为一国之君,如此虚心、如此谦恭,不是超常规吗?三是,出奇破格使用商鞅。当时,商鞅仅仅是魏国国相手下的一名“中庶子”,也就是侍从。秦孝公直接任命他为“左庶长”,即秦国的最高军政长官,宣布秦国今后的国政由商鞅主持,违反商鞅命令者,与违反王命同罪。正是因为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秦国从此走上崛起之路,国力大幅提升,为后来秦始皇实现大一统奠定了坚实基础。秦国由弱变强、由“欠发达”变为发达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非常深刻的。现在我们贵阳,经济“欠发达”,知名度不高,不那么被外界看重。如果不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怎么可能加快从“洼地”上奋力崛起?怎么可能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
第二,贵阳面临异常激烈的人才竞争,只有超常规才能赢得人才争夺战的主动。现在,各地都认识到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极端重要性,纷纷出奇招、下狠手争夺人才。上海、广东、浙江都是中国的经济引擎,也是中国的人才高地,可是,三地对全球最大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的经营者马云的争取都非常积极。马云最终落户浙江,上海市领导质问:“为什么上海没有留住马云?”广东省领导曾亲赴杭州,诚邀马云落户广东。我们周边的城市在争夺人才上同样各有高招。长沙去年掀起了“揽才旋风”,启动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工作计划。南宁大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和引进“两高一新”人才。昆明设立“高层次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最高奖励每人50万元。成都抓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机遇,实施“人才抄底”计划,面向全球吸引各类人才。重庆实施“千名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和“两江学者”计划,向海内外公开招揽100名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家教授。这些城市条件比我们好,人才比我们多,但还是“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可以预见,这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后,各地还会出台新的措施,人才争夺战会更加白热化。贵阳如果不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就根本不可能在这场争夺战中赢得主动,取得胜利,还有可能打败仗,且不说从人家那里引来人才,恐怕连现有的优秀人才也会被人家挖走。这绝非危言耸听。更 多资料+微信:
第三,贵阳的人才工作还有不少常规做法,只有超常规才能打开新局面。应该说,这几年我市采取了很多超常规措施抓人才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使人才的积极性得到较好发挥,人才队伍活力明显增强。比如,通过公推竞岗的方式选拔区(县)委书记、区(县)长和部分市直部门一把手,面向全国公开选拔X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打通X政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之间的交流通道,对企业经营管理层实行年薪制,对产业领域的优秀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的奖励,等等。但是,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单位在人才工作中还在墨守常规做法。比如,重资源开发不重人才开发,挖煤炭的干劲比挖人才的干劲不知要大多少倍;重物质投入不重人才投入,花钱修楼买车大大方方,花钱培养人才抠抠搜搜;重项目引进不重人才引进,引进项目时欢天喜地,引进人才则心情复杂。比如,惯于论资排辈,选人用人不看能力强弱,不看政绩大小,先看资历深浅。更有甚者,常规背后还有潜规则。有的领导长期占着位子不放,不愿意培养接班人;有的领导搞近亲繁殖,“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果这些做法不改变,我们怎么能壮大人才总量?怎么能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怎么能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怎么能打开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超常规开发现有人才潜能
所谓潜能,就是潜在的能量。人的潜能一旦爆发出来是相当惊人的。有个故事说,一位姑娘长得很漂亮,可惜5岁时莫名其妙地“哑” 了,20年不能说话,多方求医毫无效果,到了25岁还嫁不出去。爹妈很着急,到处托人说媒。终于有一天,一个长得歪瓜裂枣的50岁男人上门了,表示愿意娶这位姑娘。爹妈都很高兴,虽然这个女婿丑是丑了点,老是老了点,但自己的哑巴闺女总算有个着落,于是擅自做主,逼她出嫁。姑娘虽然哑巴,但是眼睛不瞎啊,心里一万个不情愿。一边是爹妈催她嫁,一边是姑娘抗命不从。情急之下,姑娘比比划划,大喊一声:“我宁死也不嫁给他!”就这样,20年的“哑巴”竟然开口说了话!类似的故事还有不少。这看似偶然,但偶然之中有必然。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能力有90%处于休眠状态,不仅可以在特定时间、特定条件、特定氛围下被激发出来,也可以通过恰当的方法开发出来。贵阳就有这样的例子。我们仅用两年左右时间就建成了环城高速公路南环线,创造了贵州省乃至全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奇迹。我们建设金阳客车站,从作出决策到正式运营仅用了两个半月时间,也可以说是创造了市政建设的奇迹。那么,创造这些奇迹的是哪些人呢?就是我们贵阳的干部群众、贵阳的人才。天还是这片天,地还是这块地,人还是这群人,但奇迹发生了,这就是我们通过合适的方式开发现有人才潜能的结果。
贵阳的发展主要靠现有人才,因此,最大程度、最大可能地开发、挖掘现有人才的潜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应该成为各级领导必须掌握的用才之道。那么,怎么开发现有人才的潜能呢?总的来说,就是要实施三大工程。
一要实施“洗脑”工程。就是用教育、引导、灌输等办法,用先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