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719
2024年1月
推动江苏文艺事业在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在江苏省文联十代会、省作协九代会上的讲话
(2020年12月29日)
文艺事业是X和人民的重要事业,X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文艺工作,注重加强对文艺工作的领导。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文艺是时代的号角”“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等重大论断,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省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文艺工作的部署要求,始终把文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打造文艺精品、培养文艺人才、塑造文化品牌、繁荣文化演艺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江苏的文艺事业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对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了全面部署,对推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作了整体安排。其中,明确提出要更大力度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当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探路者、先行军。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让文艺更好地扛起反映时代的使命,以更多精品力作抒写时代、立言中国。
一、有高原也有高峰,江苏文艺界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江苏在中国文化版图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民间文艺、杂技、文艺评论等各个门类,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很多方面都代表了国家水平。能够有这样的地位,一靠名家大师,二靠精品力作,三靠历史积淀。
一是灿若星辰的名家大师。在江苏文艺的天空中,有众多的名家大师,不仅是深厚传统的继承者,也是开风气之先的先行者,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一大批江苏作家,投身时代、观照现实,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气质不凡的江苏文学。一大批昆剧、京剧、扬剧、淮剧、锡剧名家以及扬州评话、苏州评弹艺术家,传承经典、创新发展,共同成就了江苏戏曲、曲艺的好戏连台、精彩不断。一大批江苏书画家,笔墨丹青、追随时代,在大家林立、群峰并峙的当代书画界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其他艺术门类,也涌现出了许多的名家大师。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一面旗帜,影响和激励更多有志文艺的青年投身创作。大家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生动展现了江苏的历史之美、风物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
二是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江苏文艺的百花园中,呈现出姹紫嫣红的勃勃生机,涌现出一大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其中,有许多作品获得了文艺大奖,大家熟悉的《推拿》《黄雀记》《北上》,连续斩获三届茅盾文学奖。除此之外,在鲁迅文学奖、戏剧梅花奖、音乐金钟奖、舞蹈荷花奖、曲艺牡丹奖、书法兰亭奖、杂技金菊奖等重大奖项中,我省的获奖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完全可以用书法上的“八面出锋”来形容。文艺作品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口碑,还有许多文艺作品走出了国门,昆剧《牡丹亭》、新编昆曲《西楼记》《浮生六记》、歌剧《拉贝日记》《运之河》《鉴真东渡》等,到世界各地巡演,把东方神韵、中国精神、江苏故事带到了国际舞台,扩大了江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三是悠远深厚的历史积淀。文艺最讲传承,历史积淀本身就是一个地方文艺的厚度,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发展的高度。
回望改革开放之初,小说《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报告文学《昆山之路》,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秋天里的春天》等一部部江苏文艺作品,为人民塑像、为时代放歌,汇聚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更多 资料+微信:
回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画《奔马》《江山如此多娇》、小说《海岛女民兵》、电影《柳堡的故事》、京剧《沙家浜》、音乐《茉莉花》、舞蹈《丰收歌》等作品,高擎革命精神火炬,热情歌颂新社会的光明和温暖,成为广为传诵的文艺精品。
再向前追溯到历史深处,江苏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农耕文明的重要承载地,江南文化、江海文化、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和楚汉文化相互交融,《孙子兵法》《文心雕龙》、四大名著都与江苏渊源深厚,书写江苏的名篇佳作和书画诗词浩如烟海,文学家刘勰、李煜、范仲淹、秦观、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书画家顾恺之、张旭、米芾和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等众多文艺大家俊采星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