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780


2024年1月
求真务实 抢抓机遇 积极推动长春经济社会发展
在2016年市委中心组第二次专题学习(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4月26日,根据录音整理)
在全市开展“抢抓机遇、创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市委进行中心组学习,17位中心组成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都做了非常好的发言。大家的发言既讲到了宏观问题,也讲到了微观问题;既谈到了工作中的成绩,也谈到了工作中的差距;既看到了现实的不足,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作风。可以说,在复杂的发展形势和繁重的工作压力面前,大家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对于我们进一步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长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将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路,就如盲人骑瞎马,只会越干越复杂。大家通过交流和学习,一方面加深了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深化了对我市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把握,达到了沟通思想、互相启发的目的,在全市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形成了良性竞争的发展态势。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教育、很受启发。总的看,经过这次大讨论,达到了这样几个目的。
第一,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大讨论,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央方针政策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自觉。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X员干部深深感到,对照省委“打先锋、站排头”要求,对照长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照先进地区发展,我们还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从领导干部到基层同志,都深感肩上担子很重,表现出强烈的“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
第二,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发展方向。通过大讨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自觉站在国际国内发展大格局中看待长春经济社会发展,这使得我们对情况的把握更加客观、更加准确。立足吉林看长春、放眼全国看长春、走向世界看长春,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我们的不足,更好地比出各级X员干部的“精、气、神”,更有力地促进长春经济社会发展。所以通过这次看别人、比自己,各个县(市)区、开发区都进行了对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努力方向,增强了各级干部把长春发展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进行研究和思考的自觉,为推动城市更加科学、更加持续、更加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更多资料 +微信:
第三,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通过大讨论,全市广大干部在抓发展、抓落实上形成了强烈共鸣,进一步增强了高位对标意识,工作节奏进一步加快,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往一处干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更加强烈,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的生动局面不断形成。事业是大家一起干的,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把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都发挥出来。作为市委领导班子来说,就是要把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经过这次大讨论,大家都有了一种紧迫感和压力感,城区、开发区、县域以及各个部门之间,良性竞争的局面逐步形成。竞争出战斗力,竞争出生产力,只有竞争才能推动社会发展。生物学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正常的竞争、科学的竞争、良性的竞争,有利于一个地区形成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
我到长春工作以来,深感长春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表现出深切的向往。长春的ZZ生态也非常好,形成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氛围。我坚信长春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未来是美好的。结合解放思想,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城市加快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但少数干部的能力素质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比如,我们的城市实力明显增强,但发展不充分仍然是最大的市情实际;比如,城市规模和形象不断提升,但在建设和管理上与现代城市标准还有差距;比如,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我们做出很多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比还有差距,等等。这两天,各位同志结合自己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用积极的态度解决。更多资 料+微信: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十三五”。来长春工作之后,我认真研究了长春的历史,学习了历届领导的讲话和工作部署,特别是认真学习了高广滨同志在长春工作时的一些讲话,感觉广滨同志长期在长春工作,所提出的目标、举措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以广滨同志为书记的领导班子,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有力推动了长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我们要在系统总结历届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基础上,科学做好继承和发扬的文章,把过去的优良作风和好传统继承发扬好,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变化的形势,进一步开拓创新,不断地把各项事业推向新水平。结合大家的发言,我强调五点意见。
一、放眼全局,明确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
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讲,发展定位问题都是决定着这个城市未来发展走向的先导性问题。长春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对长春发展提出过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城市定位,在凝聚全市意志、引领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形象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在,我们已经走进“十三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如何定位长春的未来发展,是必须认真回答的重大课题。从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角度来看,首先要“立足吉林看长春”,在吉林起到“排头兵”的作用;然后要“放眼全国看长春”,在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找到我们的位置;最后要“走向世界看长春”,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现代化开放城市。通过调研和思考,形成了这样的总体考虑,就是要加快打造经济量级、城市能级、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生态文明“五个升级版”,继续推动长春建设成为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之所以这样定位,主要是综合考量了长春面临的内外形势以及历史定位、发展基础和地缘区位等各方面因素。更多资料+微信:
首先,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我们把握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在比较和研究中的科学定位。一个城市要发展,离不开它所处的国际、国内大环境。目前,东北亚区域包含了四省(区)、六国,面积近900万平方公里,拥有3亿人口,GDP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占亚洲的70%。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东北亚地区已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纵观整个东北亚,长春正处于区域地理几何中心,地缘优势非常明显,现在两年一届的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国内唯一由东北亚六国共同参与并面向全球开放的国际性综合博览会,已经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核心品牌和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尤其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吉图开发开放和哈长城市群等重大战略的实施,长春作为“一带一路”北线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点节点城市、长吉图开发开放的龙头城市和哈长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地处辽、吉、黑、内蒙四省(区)通衢的十字要冲,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完备,南可连接辽东半岛,北可通过黑龙江向俄罗斯和东欧各国拓展,东可经晖春、图们江口岸通往朝鲜、韩国、俄罗斯等国,西可经由白城与蒙古交往,这些都为长春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了无可替代的区位和战略优势。
其次,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我们紧扣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在继承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一座城市过去伟大不等于现在也伟大,过去缺少辉煌不等于将来就不能创造辉煌。从历史上看,自1800年设治至今,长春只有216年建城史。但把这段历史放大到近代中国的大背景下,依然波澜壮阔,从“闯关东”形成的人口自然集聚、到因铁路而兴形成现代城市雏形,从伪满殖民统治中心、到新中国工业架构的重要支撑,长春始终在东北亚发展进程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独特地位。特别是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看,长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已经集聚了800万的人口总量、近6000亿的经济规模,尤其是形成了300万辆的整车产能、世界级的轨道客车产业基地,打造了国际雕塑城、电影城、科教城、森林城等一系列城市文化名片,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在东北亚国际产业分工、乃至世界经济版图中,都占据了一席之地。所以,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我们提出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都是可行而且是必要的。
第三,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我们回应责任和期盼两个愿景,在客观与主观结合中的自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的时代梦想,在追逐梦想的进程中,中央对包括东北在内的每一个区域都高度重视,总书记亲临吉林、把脉振兴,提出了要“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的要求,省委也对我们提出了“打先锋、站排头”的定位;同时也要看到,生活在长春的每个市民,都有一个“长春梦”,这个梦想就包括了希望我们这座城市发展得再快一些,建设得再美一些,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能够占据重要位置,当提到长春这座城市的时候,会更有自豪感和认同感。所以,作为省会城市,我们无论从责任担当角度,还是从回应群众期盼角度,都必须把目标定得高一些,战略谋划得实一些,不仅要立足自身发展,还要立足服务全省,立足辐射东北亚,所以,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既是我们的发展职责,也是应有的ZZ担当。
在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过程中,有这样几方面核心内涵和目标要认真把握。一经济发达。经济实力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基础条件,再伟大的城市,如果没有经济实力,就无法提升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首先要提升长春在东北亚区域的经济首位度,如果首位度提升不起来,那么要想在区域内产生影响是不可能的。二文化繁荣。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彰显着一个地方的个性和魅力。要深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着力打好文化发展、文化惠民、文化改革“三张牌”,不断提升我市的软实力